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木都柴达木村黑猪产业“红”了

4月22日,记者来到木都柴达木村,穿过一丛丛正在抽枝散叶的崛椽柳,于浅浅蒙蒙的绿色里看到一座白墙合围的院落。“大棚”连着“大棚”,偶尔听闻哼唧声。详问,原来是成排的猪舍。打开门,数头体格健壮的黑猪几欲冲破栅栏,以为是喂食的人来了。

苍苍绿原,青青田园。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木都柴达木村,围土11.64万亩,辖社7个,拥民354户991人。农牧参半,农耕文明历久而流芳,蒙元文化弥新而粲然。美好家园,望得见蓝天,看得见碧水,为市级文明村。

“这就是我们的村集体产业,现在存栏170头黑猪,按现在的市场行情,今年能盈利30万余元。为了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村里免费给每个贫困户提供2个猪仔,再拿出利润的10%给他们分红。”鄂尔多斯市住建局派驻木都柴达木村第一书记刘鹏飞说。

人们印象中的木都柴达木村,美丽但并不富裕,守着青山绿水无法“变现”。全村耕地10182亩,自然草牧场达81808亩,人均耕地和草场都相对较少,是一个典型的无资源、无支柱产业的贫困村,村集体经济为“零”。多年来,看天的脸色吃饭,是一辈又一辈人的苦痛记忆。村民的主要收入以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为主,一年下来收支账一算,只能将就着扯平。很多人便选择了外出务工,虽说挣不多,但也比在村里务农强。

村民高清利便是如此,多年来一直在外东奔西跑。直到父亲高障保生病被认定为贫困户,他才不情愿地回了村,但没想到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去年7月,高障保病逝,给儿子高清利留下一道“家训”:“党的扶贫政策确实好,让我们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党和政府这么扶持我们,你一定要好好干。”生前,高障保在村集体的带领下养黑猪,帮扶单位鄂尔多斯市住建局为他家建成了160平方米标准化养猪棚圈,购买了5头母猪、20头松辽黑猪,当年见利,收入10多万元。如今,高清利家存栏黑猪60多头,今年还计划扩大规模。“以前在外打工,没攒下个钱日子还过得不好,现在收入高了,人也觉得精神了。”高清利说。

脱贫攻坚战开始后,木都柴达木村像一个川剧演员一样,每一次“变脸”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惊喜。2018年,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村集体建成了占地100亩的种猪繁育基地,引入松辽黑猪,发展成立养猪合作社,同时把1户贫困户和7户巩固扶持户纳入养猪合作社,带动他们学技术、搞养殖,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稳定脱贫致富。之后又投资50万元建起了化粪池。黑猪所产生的所有排泄物,都会得到集中处理、循环利用,并作为优质肥料无偿提供给周边农户。既降低了村民的生产成本,还净化了人居环境。

这几年,猪场里的黑猪肉供不应求,市场好评不断,村集体经济成功“清零”,这让村党支部书记王世奎开心不已,村民主动找他询问养猪相关事宜,他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是个双赢的事情,既可以盘活村集体经济,又能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王世奎说。

同时,驻村工作队还结合木都柴达木村的自身优势,引导该村因地制宜发展有机红枣种植产业,并成立有机红枣种植专业合作社。枣树瓜果盈利后,村集体和村民八二分成,届时每户村民可增收2000元。如果有村民自己想种,工作队聘请的技术员将免费提供栽培技术和养护经验。

“扶持产业就是最大的帮扶,贫困户自己挣钱了才有更大的动力,再加上村集体有收入,能为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今年我们还是按着这个思路走,效果肯定会更好。”刘鹏飞说。

现在的木都柴达木村,随着村民看得见的效益渐长,产业的带动作用愈发明显,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也在节节上升。全村现有猪、羊养殖大户40户;有3个养殖合作社,合作社成员有45户。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巩固扶持户7户,除了传统的种养殖,均与黑猪产业或红枣产业“结缘”。(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王玉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