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二,粉二,看看粉二有啥变化!”4月24日,在乌兰察布市新技术开发服务中心、乌兰察布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的实验田大棚里,研究员关慧明正在和几位助手观察记录白粉病生态制剂的改进效果。
他们给十几株正在生长、已染白粉病的葫芦苗排号,每株苗给一个标记名,如粉一、粉二等,用他们正在改进的生态制剂喷洒,然后看效果。
白天在实验田里做试验,晚上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这是35年来关慧明生活的真实写照。今年年初,关慧明和他的团队研发出能有效解决根结线虫防治国际性难题的GC20-1(线虫平1号)生态制剂,目前已进入田间试验阶段,这意味着我国攻克了“根结线虫害”国际性难题。这也是关慧明和他的团队继2017年攻克“四虫两病”防治世界性难题后,又一次重要发明。
为农民解决难题就是我工作的动力
今年58岁的关慧明是乌兰察布市新技术开发服务中心研究员,也是该市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负责人。上世纪80年代初,关慧明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毕业后,长期服务于乌兰察布市农村,致力于设施农业的育种、绿色防控研究。
35年来,关慧明带领他的团队,在蔬菜新品种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制剂方面屡次实现突破。比如他们引进方智远院士的育种团队培育的628甘蓝、H1504胡萝卜、金美洋葱等接近国际水平的新品种,以及他带领的科研小组研制的能有效防治蚜虫、红蜘蛛、白粉病的GC16系列生态制剂等。
“今年研发出的根结线虫防治GC20-1(线虫平1号)生态制剂,用它来防治根结线虫比以往用的药剂节省成本10倍,这是给农民最直接的实惠。”关慧明介绍说。
关慧明研制的生态制剂原材料的选择是在食物范围内,人可以吃,研制这种制剂的原因,按关慧明的话说是“被老百姓逼出来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关慧明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骨胶也能协助药剂杀死虫子,10多年后,关慧明带领团队开始食物范围内生态制剂的研究,并研制出了GC16系列生态制剂,蚜虫、红蜘蛛、白粉病……这些让许多菜农和专家都感到头疼的病虫害问题接二连三地被攻破。
然而,推广却遇到了问题,业界不相信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研究员”能攻克世界性难题。面对这种不信任,关慧明背着他的制剂推开国内一所所大学的门,现场演示,效果就是最好的证明。目前,GC16系列生态制剂在全国各地广泛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获得业内专家及广大农民一致好评,并获得发明专利。
1小时目不转睛紧盯显微镜只为看虫子1个动作
白天试验田,晚上实验室,因为太忙,关慧明一年只能回2趟家,其实他家离他工作的地方只有几公里远。
“一颗坚硬光滑的石头你天天盯着看,早晚会看出一个缝。一个事情,你天天琢磨早晚会琢磨出一个结果来。只要有基础知识,对一个事情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地研究,肯定会研究明白。”关慧明道出他多年做研究的制胜秘诀。
关慧明为了研究防治根结线虫生态药剂,每天在显微镜下观察研究对象,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一年看上千个小时。“我们最近正在研究试验根结线虫生态制剂。根结线虫体态小,只有在400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关老师每天晚上用显微镜看虫子,看半个小时才歇一歇,为了捕捉虫子的一个动作需要目不转睛地盯1个小时。”学生张斯说。
为了研发防治红蜘蛛制剂,关慧明在实验室里反复观察红蜘蛛,这样的观察延续了3年。有一天他也跟平常一样在实验室用显微镜观察红蜘蛛,突然他动一下蜘蛛网,蜘蛛就紧急行动,这时他发现蜘蛛网是红蜘蛛的“生命线”,然后通过查资料、做实验找到了破坏蜘蛛网的办法,蜘蛛网被销毁后,蜘蛛死了,于是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关慧明和他带领的团队经过3年反复研究,2017年防治红蜘蛛的制剂GC16-1(粉螨平1号)诞生,目前已在全国各地广泛运用。
GC16-1(粉螨平1号)的研制成功,是关慧明把生物对称性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的一次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他和他的团队先后研制出了防治病虫害的多种生态制剂,实现了用生态制剂高效、快速防治病虫害的效果,这项技术填补了国际空白。今年年初关慧明和他的团队又研制出防治根结线虫的GC20-1(线虫平1号)生态制剂,目前已进入田间实验阶段。
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终为农民解决难题
4月29日,关慧明又来到了位于兴和县大库联乡曹四夭村的试验基地。
听说关教授要来,大库联乡曹四夭村的干部们早早就等候在基地。关教授一下车便扎入实验田,边观察边向基地负责人赵林询问:“这个棚里的长得挺壮实的,再有20多天就能往大田里移苗了。用的什么肥?浇了几次水?”“土里掺了羊粪,浇了2次水了。”“种苗就怕烤,注意通风!”
这已是关慧明今年第16次下乡了。他说:“农业可不等疫情,我们从正月初就进入工作状态,选种选地、进行培训,光曹四夭基地今年就种植2000多亩628甘蓝。这个新品种不开裂、长得整齐颜值高,商业价值高,农民们能卖个好价钱。”
赵林说:“我是河北的,2003年来这里承包土地种菜。2006年,种的葱头出现了病,眼看血本无归,找到关教授,关教授放下手头工作跟着我赶回基地,用了关教授教给的办法,立刻见效,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这里也成了工作站的实验田。有啥不懂的就打电话,或微信询问,不管多晚,关教授都及时解决,周边的村民们也有问题就问关教授,现在,有关教授指导,农民们可有信心了。今年,我们又率先试验豆角新品种红金勾。”
关教授补充道:“这是国内培育的新品种,豆角皮与豆子同时成熟,而且成熟期短,只需浇2次水,在市场上卖价高。”在场的乡党委书记冯俊连忙说:“今年能推广让村民们种吗?我们乡是马铃薯大乡,种葵花与马铃薯倒茬,这几年,葵花得了列当病了,正愁倒茬该种啥?”“这个豆角,是今年第一年在咱们这边试种,我们先试验,成功了再让老百姓种,不能让老百姓吃亏!”
不让老百姓吃亏,心里装着老百姓,这就是关慧明对农业科研最好的诠释!也是他孜孜以求的动力!(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皇甫美鲜 海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