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迟到的认可

看着一股股清澈透明的地下水哗哗地流入自家田地,达茂旗小文公乡黄合少村72岁的贫困户云高胜喜上眉梢。

他蹲下身体,双手合并成半弯曲状态,伸到水管口前,舀起流出来的水,“咕、咕、咕”猛喝几口,喝完再舀,反复了3次。“好甜啊,好甜啊。”他站起身来,手在衣服上擦了几下,然后紧紧握住驻村干部辛澍钰的手说:“后生,你可真是帮了我的大忙,我家的地终于可以浇上水了。”

辛澍钰是包头市达茂旗委宣传部文艺文化室主任。2019年5月,他被下派到小文公乡黄合少村担任驻村干部。刚到村里,原本有着充分心理准备的辛澍钰,一下子被村民们怀疑的目光,搞了个措手不及。村民们普遍认为,一个在机关上班的年轻人,而且还是个“90后”的“娃娃”,能干出个什么名堂。

面对村民们的“不看好”,辛澍钰心里反倒憋起一股劲儿,非要做出来个样子给他们看看。

黄合少村现有耕地24182亩,其中水浇地1200亩。该村基础设施较差、产业结构单一、集体经济为零、村民文化偏低。

一大堆几十年来解决不了的问题摆在了辛澍钰面前。怎么办?退却?不是他的风格。“要想破题,首先得了解村情、民意,只有找到病根,才能开出药方。”于是,他逐户走访,耐心倾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个问题与诉求。这个本子写满了,再买一个继续写,2个本子,800多页,详细记载着黄合少村的困难。

接下来,辛澍钰整天开着那辆白色的宝来小轿车四处跑资金、跑项目,马不停蹄。紧接着,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年秋天,村民们种植的绿头蒜、雪菊产量高,养殖的农家鸡也个个膘肥体壮,但是,由于没有销售渠道、价格颇低,导致全村的农副产品滞销。

眼看村民们一年的辛苦没了回报,辛澍钰心急如焚。他多方拓展销售渠道,广泛动员身边的同事朋友购买。那段时间,辛澍钰每见到一个熟人,第一句话就是“你买本地鸡吗?绿头蒜也不赖,还有雪菊呢,买点哇,纯绿色的。”辛澍钰一下子成为一名实实在在的“带货”干部。3个月后,滞销的300多只鸡、2000多斤绿头蒜、500多桶雪菊、300多斤菜籽油全部销售一空。

从此,村民们对辛澍钰改变了一些看法,认为这个“90后”的“娃娃”还有点儿能耐,所以有事没事总要找这个毛头小子唠一唠。

得知云高胜家里有30多亩旱地,几十年来一直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辛澍钰马上协调帮扶单位为他家刚刚打好的机电井安装配备了水泵,铺设了电线、电缆、水管,使10亩旱田变成了水浇地。

黄合少村下辖9个自然村,连接各村的公路有两条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村民出行非常不便。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辛澍钰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包头市住建局,将这两条土路铺设为砂石路。今年,他又协调达茂旗交通局,把这两条路列入2020年全旗农村公路修建计划,将其全部改造为水泥路。

要想富,先修路。路修好了,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方便多了。在一次摸排走访中,辛澍钰发现村东边有一处600多亩的林场,日照充足,地势平坦,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好地方。他瞅准了这个发展商机,马上就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的干部商量,决定由村委会回购这片空闲林场,用于建设养牛场。

可是,资金从哪儿来?

辛澍钰迅速联系帮扶单位,筹集了18万元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种牛养殖。目前,围栏建设、水管铺设等基础工作已经完成,正在筹备牛棚选址建设工作中。

村集体经济项目如今有了眉目,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53人也于2019年底全部脱贫,脱贫攻坚的10项“清零达标”任务也都已完成。看到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辛澍钰没有丝毫懈怠,也没有一点儿满足。他打趣地说:“我们村儿尽管脱贫了,但只要村民们没致富,我就不能走,否则他们又该瞧不起我这个年轻‘娃娃’了。”

其实,村民们现在已经认可这名“娃娃”干部了,只不过,历时1年,几经周折,来的有点儿迟。(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向平 实习生 原晓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