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节气,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高台子街道近郊村驻村第一书记石玉春来到蔬菜大棚种植户、养殖户和合作社。
“书记您又来啦?放心吧,我们今年差不了。”在近郊村霍长全家,妻子李秀梅一边在暖窖子里忙着,一边对石玉春说。霍长全家因灾致贫,在国家扶贫政策和驻村干部的共同帮扶下,通过经营两个蔬菜大棚,已于2015年顺利实现脱贫。李秀梅说,今年两个蔬菜大棚保守估计收入能达到2万元。
石玉春介绍,截至去年9月末,扎兰屯市高台子街道近郊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这些成果得益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引领,得益于近郊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组和帮扶干部脚踏实地、倾力帮扶。
近郊村通过抓实党建工作,全面助力脱贫攻坚。进一步明确村干部工作内容,在村级事项决策中,严格实施村级事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群众直接或间接参与决策,坚持集体领导、集体决策,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在全村抓好党员队伍,重点把种养殖大户、大学毕业生、致富带头人等推选为优秀村民,注重把优秀村民发展成为党员,并将其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参与村级重要会议和服务群众工作,使村级事务运行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
阿荣旗向阳峪镇兴发村是脱贫任务较重的村之一,也是扶贫产业项目落实最好的村之一。水稻种植是兴发村的主导产业,全村现有水稻面积近6000亩。每年水稻秋季大面积成熟后,由于种植户的小型农机具抢收不及时,加之风雪容易造成水稻倒伏而减产甚至绝收。每到收获季节,种植户都担惊受怕,第一书记宋建柱与村“两委”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和村干部先后到黑龙江省方正县、旗内新发乡进行考察,又走遍了那吉镇18家农机经销商,通过公开招投标,先后采购了7台水稻收割机、30台水稻插秧机,所产生的17万元效益全部分红给了村里的贫困户。今年,他又积极帮助村里争取到呼伦贝尔市委、阿荣旗委农工部产业项目100万元,用于扩建兴发村水稻农机合作社。
有党员注意到,每年6月农户水稻苗出棚后,大棚处于闲置状态。宋建柱在村党员和群众代表会上鼓励大家利用空闲大棚种植滑子菇,贫困户还能享受每个菌袋1元的扶贫“菜单”补助。宋建柱带领驻村工作队共同筹集资金养殖滑子菇0.5万袋,带动村里的12户贫困户、6户一般户共养殖滑子菇2.8万袋,增加收入,共同致富。
脱贫攻坚,时不我待。呼伦贝尔市将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为重点任务,4月29日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还通过组工视线和直播云平台组织开展全市1.3万余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实战操作培训。对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如何把明白卡和贫困户信息统计表填明白、说明白,解决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培训,对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提出明确要求。
在巩固深化软弱涣散嘎查村党组织专项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呼伦贝尔市开展清零行动,将于6月底实现软弱涣散全部“清零”,激活产业扶贫的红色引擎,促进集体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年底前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
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干部、组织、人才各方面。呼伦贝尔市对在脱贫攻坚中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在提拔任用、职级晋升、岗位竞聘、公开遴选时,同等条件下将优先考虑。对出现驻村干部“两头跑”“挂名走读”、不住村的问题,严格追究相关单位、责任人责任。严格执行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期限政策,全面清理长期借调苏木乡镇工作人员的问题,保持苏木乡镇干部队伍稳定;选派29名市直部门科级干部到旗市区、苏木乡镇工作,推动人才向基层流动;推动实施“一嘎查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引导激励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一线,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及庆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