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官网13日发布《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1%,超三成小学生网民学龄前就上网。低龄触网再度掀起热议。
一直以来,因未成年人缺乏自控,沉溺于网络游戏等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其学习和身心健康;再加上网络资源良莠不齐,一些网络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诱发违法犯罪时有发生,低龄触网一度引发家长、学校和教育专家的深切忧虑。
但是,如果仅仅因为害怕网络可能存在的各种弊端,就“围追堵截”,想方设法阻止孩子接触网络,无疑是因噎废食。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堵则溢,疏则顺”“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其实,对待低龄触网,亦然。
低龄触网,宜疏不宜堵。原因有二:
其一,当今是移动互联网空前发展的时代,几乎每个孩子刚一出生,就“泡”在网络的世界中,网络是他们的成长环境,更是他们的生活“日常”。因此,上网低龄化是必然,更是正常现象,要想把孩子与网络彻底隔断堵上,几乎不可能,也做不到。
其二,网络无处不在,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上网更有益于孩子智力开发、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使用网络已是当今青少年必备技能之一。
因此,面对低龄触网,无论家长、学校还是社会、国家,加强正面引导才是关键:
从家庭层面来说,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空闲之时少看手机、不玩网络游戏,不沉溺于移动网络,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其次,父母要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多些面对面的互动,如亲子游戏、户外运动等,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吸引孩子;再次,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健康广泛的兴趣爱好,以此分散孩子对网络的注意力和依赖感。除此之外,对于上网课、查资料等网络学习行为,家长也要加强监管,尽量启用青少年模式,引导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自觉控制上网时间,甄别屏蔽不良信息。
从学校层面来说,一方面,加强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势在必行,要注重培养学生网络素养以及独立思考和善于辨别的能力,指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日常生活教育价值,组织多彩的课余活动,激发兴趣点,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吸引到精彩的校园生活中。
从社会法治层面来说,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完善网络法律治理监管体系,依法约束网络服务提供者和内容生产商,依法整治违法违规网络直播、网络游戏及动漫视频等惩处力度,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总之,与其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多方正面引导,方能为低龄触网保驾护航。(哈丽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