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科右前旗:妇女带头人顶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大石寨镇白音础鲁村,64岁的蒙古族阿妈康明堂看着自家院子里种植的黏玉米茁壮成长,心中满是喜悦。“去年,致富带头人郭丽丽免费送来黏玉米和土豆种子,我在院子里种了一亩半,收入了4000多块钱。今年,我们在能利用的10亩闲散院子全部种上了黏玉米,咋也能收入2万元吧!”康明堂乐呵呵地盘算着。

“这种粘玉米,种植后不能打农药,不能上化肥,只需要人工除草。一亩庭院大约能种植3600株黏玉米,按每穗6毛钱的价格计算,一亩庭院就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 6月9日,科右前旗德伯斯镇代钦嘎查47岁的满仓告诉我们,他今年在自家的6亩庭院全部种上了科右前旗蒙懿电子商务服务站的订单黏玉米。

康明堂老人和满仓等贫困户之所以敢于尝试种植黏玉米,是因为有致富带头人郭丽丽作依靠,不光种子免费,还提供技术指导和回收。2018年,郭丽丽被确定为科右前旗“100名妇女带头人”之一。2020年,郭丽丽与德伯斯镇、大石寨镇5个村的200多户农户签订了300亩庭院黏玉米订单。

在巴日嘎斯台乡三合村,越来越多的妇女选择庭院养殖家禽。同样,她们也有个“托底”人,同样是“100名妇女带头人”之一——三合村源本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洪平。合作社提供种雏、技术指导,后期辅助销售,让养殖户低风险高保障稳定发展庭院经济。“鸡雏是免费孵的,鸡鸭产的蛋,我自己卖不了太多,全是郭洪平帮着卖。”今年60岁的李万荣,老伴患病没有劳动能力,庭院收入是家里的主要收入。

两年来,郭洪平通过合作社培育的蛋鹅、蛋鸡等,带动了340余户养殖家禽。今年预计可带动500余户农民庭院养殖家禽。

对于科右前旗妇联培养的100名妇女带头人来说,贫困户家里的庭院就是她们的主战场。也正是在她们的带动下,昔日不起眼的农家小院,为群众致富开辟了新路子,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变成了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在乌兰毛都苏木萨日郎巾帼民族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每天都有20多名“绣娘”在这里飞针走线,一件件精美的刺绣作品在她们的手里诞生。“绣娘”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坐在家里也能实现增收。2019年,“绣娘”收入最多的1.7万多元,最少的也达到4000元以上。合作社的6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把手传授贫困户刺绣服饰、手工艺品制作技术,并与贫困户签订了产品订单。目前,合作社直接或间接带动1000多人制作蒙古民族传统刺绣服装、手工艺品。

52岁的金荣制作的奶食品在乌兰毛都草原闻名遐迩,成为牧区妇女的致富带头人。

金荣成立了苏金宝力高奶制品专业合作社,吸纳5户带动60多户制作奶食品,已经销售到北京、呼和浩特、包头等地。

小庭院做出了大文章。展翼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齐晓景,通过“借鸡还鸡”“庭院订单模式”,带动农户种植大棚蔬菜、水果、养鸡等;俄体镇沈盟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刘丽娟,采用“鸡蛋+草编”的增收模式,将妇女姐妹们编织的草编与本地鸡和鸡蛋一同捆绑销售;云下生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夏盼盼,为科右前旗杂粮杂豆、沙果干、粉条等农副产品统一设计品牌包装,通过网店和网络直播销售。

经过几年的发展,百名妇女带头人累计带动农牧民6130户,户均实现增收1000元以上;先后发放畜禽9.1万头(只),种植黏玉米和中草药等农副产品2760余亩,发展林果6.5万余株,组织手工刺绣培训班120期、培训妇女4900人(次)。(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胡日查 高敏娜实习生 钟智杰 韩雨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