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全区改善医疗服务进行时】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新惠民服务,改善就医体验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经过六十年的发展建设,医院在学科发展、科研软实力、医疗条件、医疗资源引入、医疗水平提升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自新一轮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启动以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围绕“五大制度,十项服务”,重点探索开展了日间医疗服务、智慧医院、医务社工和志愿者的建设工作,并在多学科诊疗,医联体建设,急诊急救服务等方面也进行了持续的增强改进,各项便民惠民的政策和创新服务相继落地实施,患者就医感受得到了根本改善。此外,在发展过程中,医院的理念逐步从注重外在的规模效益向质量安全和患者体验的内涵角度转变,践行新时代医改要求的同时,努力向着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的目标发展建设。

增效降费,积极发展日间服务

作为自治区首家集日间手术、日间放化疗和PICC处置为一体的综合性病房,附属医院自2017年起就开始了日间病房建设、日间手术理念的探索征程。目前,日间病房开放床位30张,拥有独立的专用日间手术室4间,从最初的年手术量几百例,增长到2000余例,业务覆盖12个专业40余个病种同时还可进行日间放化疗及PICC处置等治疗活动。

日间病房首例胆囊手术出院

改善患者就医感受,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是该院开设日间病房的初衷。日间手术的推出,加快了医院的病床周转,平均住院日缩短,缓解了传统的“住院难”问题,使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在1个工作日内安排患者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和办理出院,部分患者甚至不需要在医院过夜,这一医疗服务模式不仅为患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住院费用较传统方式也有了大幅降低,总体上测算,费用与普通病房同类手术相比减少20%左右,其中大隐静脉曲张结扎术、乳腺良性肿物等部分术式降费近50%。

患者满意的背后,是附院多学科的默契配合与医护人员的更加尽心。配合日间手术“短、平、快”的要求,日间病房严格日间手术流程,细化日间手术院前、院中、院后的管理;规范了日间手术术式准入、手术医师准入等相关规章制度、开设独立的预约及随访平台,推进多学科合作,集中医疗资源,术前相关检查均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准备时间;成立独立的日间手术质量监控小组,定期进行质量评估,通过医、护、麻三方共同协作,帮助患者快速康复。

秉承高效率、高满意度的宗旨,日间病房持续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下一步的工作中,将在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的病种,继续推进我区日间医疗服务工作的发展。

“互联网+医疗”,开展智慧医院建设

智慧医院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将医院服务进行移动互联网化延伸,同时也是医院自身的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智慧医院自2018年上线以来,积极创新拓展业务,依托新技术,就诊患者不需下载APP,只需要关注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或支付宝生活号,就能获取并体验“智能导诊、预约挂号、当天挂号、在线咨询、诊间支付、医技自动预约推送、查看检验检查报告、查询住院每日清单及费用明细、住院预交金缴纳、院内导航、反馈就医满意度、线上复印病历”等服务。创新服务,科技惠民,最大限度地方便患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医护人员搭建基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手术麻醉智能管理系统。同时在门诊各楼层更新上线全模块自助机设备,实现自助建卡、自助挂号、自助缴费、检查化验报告单打印、医技检查自助到检,并支持自助机扫码,微信支付宝支付等功能,将传统药房升级为智能药房,上线自动发药机等。

线上多学科研讨会

智慧医院上线一年多以来,“专属医生”在线咨询服务功能、住院押金缴纳功能、智慧手麻系统、线上复印病历服务和医技自动预约平台陆续上线,充分运用新理念、新技术,进一步规范电子信息就诊流程,促进了附属医院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真正保障了医疗安全。

目前,智慧医院项目一期二期已全面上线。截止2019年12月,智慧医院平台累计关注患者超过62万,累计交易164万次,累计挂号80多万笔,线上交易金额近2亿元。无论从用户数量、交易数据方面,还是功能覆盖、流程完整度、患者体验等方面,智慧医院建设都稳居自治区首位。

经实际走访统计了解到,通过智慧医院项目的上线,来院患者就诊时间平均缩短了1-3小时,院内停留时间减少近1/2,挂号、缴费、查询等常用业务有了全新的体验,医技预约、病历复印、复诊咨询等需求在互联网手段的加持下也有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实现方式,促进了“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的目标实现。

服务为民,建立医务社工志愿者制度

2018年,附属医院医务社工办公室正式成立,以患者和科室需求为导向,打造院前-院中-院后服务闭合环,推动医务社工及志愿者工作向现代医学背景下的健康社会工作发展,创新的服务业务主要有:

建立起造口、肿瘤、肾友等多个专科志愿者服务队,为患者提供就医帮扶,关怀互助等服务。开展“无忧术”术前患者心理疏导项目,对手术患者实施心理疏导和陪护,通过医务社工及志愿者与患者进行轻松的交谈,舒缓其心情,建立信任;以鲜活的实例向患者讲解麻醉和手术前后的安全措施,降低患者的焦虑感和恐惧情绪,增加其顺利完成手术的信心,从而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更有温暖的、更具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工作开展9个月以来,累积志愿者服务学时3000小时,心理疏导患者8000余人,并在不久前荣获了自治区卫健委第二届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志愿者总队成立

医院先后多次组织肿瘤患者互助小组活动、玫瑰人生造口人联谊会、爱心守护肾友会等活动,为患者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各种人性化、亲情化的关怀活动,让患者与医务人员、社工及志愿者联络感情、交流学习,运用叙事疗法和社会支持理论,以病友互助的形式开展小组活动,为患者提供信息、答疑解惑、情绪和同伴支持。

医务社会工作不仅协助病人及其家属处理身心及社会问题,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重返社会,还为长期面对高压、高强度、心理压力大的医务人员提供心理支持,改善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以充足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定期举办医务人员减压工作坊。通过减压小组活动协助医务人员释放压力源,利用游戏互动学会减压的有效方式,达到开心工作、幸福生活的工作目标。

两年来的建设,医务社工和志愿服务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化、人性化、常态化、可持续化、群众满意的服务机制。医务社工办公室运用专业的规范的医务社会工作方法及技巧,采用医务社工与志愿者双联动模式,服务病患、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在为创造良好医疗氛围,构建和谐医院,进一步实现医疗服务质量和人文关怀的双重目标,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而不懈努力。

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

医院于2012年就开始探索肿瘤诊疗MDT模式的应用,当年5月13日举办首届乳腺癌多学科治疗研讨会,成立了乳腺癌诊治协作组。由肿瘤内科牵头,相继成立肺癌综合诊治组、消化道肿瘤综合诊治组及癌痛治疗小组,邀请院外院内专家共同参与的多学科病例讨论已成为医院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在运行。团队专家曾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及我国台湾地区公立医院参观学习,把先进经验和医院的具体实际有效结合,促进肿瘤多学科协作的推进及发展。MDT团队曾9次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肿瘤医院、天津肿瘤医院、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等多家医院的多学科病例讨论会,将集体智慧、循证医学证据及个人临床实践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推动医院恶性肿瘤治疗模式由各专科“单打独斗”,转变为内科、外科、放疗科、病理科、影像科等学科群“抱团”,真正形成整合资源、相互协作、群策群力、优势互补的MDT治疗模式,为肿瘤患者“量身定做”合理、规范、最优的诊疗方案,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依托MDT的成功经验,医院于2017年年底制定了多学科综合门诊管理制度,多学科综合门诊会诊由相关学科专家参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讨论,共同诊断,为其制定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申请会诊的医师负责详细记录讨论过程,并告知患者最后诊断及治疗方案。多学科综合门诊的建立,优化了患者的就诊流程,简化了就诊手续,为门诊就诊的疑难杂症患者提供了全方位、多学科综合诊疗。同时缩短了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和多次往返各门诊的不便,解决了疑难杂症患者的后顾之忧。

医院积极完善药学相关服务,提供包括药师门诊咨询,合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随访等基础服务的同时,积极参与临床多学科诊疗活动,通过病例讨论、联合查房等方式提升疾病诊疗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医院药剂部与临床科室协作,开设了肿瘤多学科和心律失常抗凝药学门诊,协助医生为患者建立用药档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指导和教育,并定期随访;基于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项目,开展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用药的指导服务,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有效性,降低了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任重而道远,未来附属医院将继续秉承“精医厚德,福泽民众”的院训精神,以优质的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区域百姓就医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