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购、娱、食……夜经济的到来不仅给城市增添了烟火气,在保就业促民生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促进消费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带动了就业机会,增加了市场活力。
夜幕降临刺激消费
夜幕降临,大召通顺大巷附近逛夜市的人们悠闲地擦肩而过,手里拿着气球发光小饰品、玩具的售卖人不时从身边经过,李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售卖气球这些小东西是她的副业,由于家住得也不算远,每天7时左右过来,一晚上也能收入一两百元,能贴补点家用。
在大召区块,通过夜经济带来收益的不仅仅是李女士,还有通顺大巷开店经营的商户们。每当夜幕降临,巷内便人潮涌动,爆肚、烤鱿鱼的售卖吆喝声不绝入耳,呼和浩特晚报记者看到,基本每家商户门前都有市民驻足,一些热门的美食店铺门前甚至还排起了队。一家售卖烤冷面、烤肠等小吃的商户告诉记者,现在生意不错,天气好时他每天都能经营到凌晨一两点。
相比大召区块的热闹,王府井奥莱门前广场则是另外一种充满现代气息的繁华景象。王府井奥莱门前广场是回民区较早打造的一处夜市,不仅售卖折扣品牌服装,还有生活用品等,采访中不少商家也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自从夜经济开始,他们的销售额也明显提高。一位商户对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说:“一方面是户外人多,另外这样的销售氛围也比较好,每天晚上22时、23时也还有客流,而且这里摊位费也不高,这样我们也能做出让利,受惠最大的还是消费者。”
王府井奥莱党支部书记、经理杨海燕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夜经济确实带动了市场活力,户外市集的开展也给商场起到了一定的互动和带动作用,同时在核心商圈,户外市集也对盘活商业,带动整体核心商圈的活力起到了一定效果。目前铺位从原来的13个加到了16个,商户都是从商场内搬到户外,对商品的要求更是有品有质,但价格折扣力度很大,这也是为了释放疫情防控中场内所积存的一些库存。户外市集开放前期人流在3万+左右,随着夜经济的全面推开,现在每天的客流能够达到2万+左右,商场内及户外集市的交易次数总体较夜经济开始前提升两位数左右。
夜经济也让餐饮业逐渐回暖,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回民区吧街看到,这里聚集着不少经营烧烤生意的商家,在张小六特色烧烤旗舰店内外坐满了前来吃饭的食客,店主对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说:“夜经济的开放,让店内生意比之前上座率翻了一倍,受疫情影响,生意虽然没有以前红火,但好在正逐步恢复。”在光明路呼运小区附近,有三四家经营烧烤的商家每家都有食客吃着烧烤喝着啤酒。一名前来取餐的外卖小哥对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说:“疫情前我们站点有50多人,现在只剩下不到30人,一二月份每天的接单数都在个位数,最多一天才跑了8单。现在在夜经济的带动下,从早上9时跑到晚上24时能跑30单左右。”
夜经济带动就业
夜经济不仅带来了效益,也拉动了就业。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夜经济延长了经营服务的时间,拓展了消费空间,提升了城市活力,刺激了市民消费,也拉动了市民就业。
“原本以为还得好几个月才能找到工作,没想到原来饭店的老板又给我打电话让回去上班。”在银河天街一家餐饮店上班的张素琴对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说。因为疫情影响,之前店里的生意一直不好,店里原来9个服务员,老板一下子辞掉了5个,其中就包括她,但是开放夜市之后,店里的生意逐渐好起来,特别是周末店里客人更多,剩下的4个服务员忙不过来,老板便又打电话叫她回来上班。“5个人回来的只有我和另外一个女孩,其他三个也都有自己的事情做了,本来我们还为找工作发愁,现在这样觉得挺好。”张素琴说。
就业门槛低是夜经济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它给城市以温度和活力。采访中,就有市民向呼和浩特晚报记者表示,在夜市上购买的东西不比店里的质量差,价格还便宜,如果可以也想加入其中,练摊的同时还能挣钱贴补家用。
在回民区攸攸板镇厂汉板夜市一条街,每天这里都能吸引不少市民前来,与其他夜市街巷相同,这里不仅有生活用品、服装百货出售,也能撸串喝着啤酒吹着小风聊天,而最具特色的就是这里还有厂汉板社区编排的秧歌和社火表演。“经过前期准备,厂汉板夜市一条街在6月初正式面向市民开放,在经过一周的经营后,我们也对商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得到的答复也都是希望能以这样的形式继续带动市场活力。”厂汉板社区党委委员、纪检书记孙国安说:“通过夜经济不仅减少了厂汉板夜市一条街现有商户疫情期间的损失,还带动了辖区的经济活力,也为村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满足了周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和消费需求。”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乔瑞表示,夜经济能够增加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共享自行车等城市交通体系应用,能为文化娱乐带来活跃的、多元化服务场所,能提供大量的从业岗位。当然,如果呼市夜经济从拉动就业的目的出发,首先要增加夜经济的丰富性,要增加夜经济活动的内容,更要增加夜经济活动的业态,完善适应广大老百姓参与的活动,给“小本生意”,“草根经济”更多的发展空间。其次是要在夜经济场所的建设、安排上,更多地从消费的便利性出发,在居住密集的社区布置夜经济场点,方便更多的百姓参与。再次是要加强服务和监管,要将监管融于服务之中,加强清洁、物流、市场秩序等环节的服务质量,在创造有利于夜经济发展环境的同时,增加公益性岗位就业。(记者 王英 云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