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规模养殖优良品种牛后我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将扶贫牛托养到龙头企业,每年都能分红,稳定脱贫不成问题。”
“我们正蓝旗的牛肉将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专供牛肉。”
在正蓝旗采访,“牛”绝对是个高频词,也是一个贯穿产业发展、社会民生的主题词。的确,面临生态环境的压力,正蓝旗正是依靠养牛产业,扭转乾坤,走出一条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连续15年的结构调整,大力实施“减羊增牛”战略,正蓝旗在畜牧业供给端创出一片天地
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特殊的地理属性导致这里生态环境的脆弱。新千年伊始,当连续3年的综合性自然灾害过后,水草丰美的草原变得满目疮痍,只要风起,立刻黄沙漫天。
痛定思痛后,2005年起,正蓝旗开启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序幕,采取冷配为主、本交改良为辅、改良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黄牛改良专项推进工作,使全旗畜牧业得到稳步发展。
尤其是2016年以来,随着锡林郭勒盟大力实施“减羊增牛”战略,正蓝旗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以肉牛养殖为主导产业、基础产业、富民产业,进一步压减羊的养殖规模,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
上都镇黄旗嘎查牧民郝志军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也是养牛致富的带头人。2003年时,为了恢复草场生态,他把养殖多年的羊群全部处理掉,在工地上做起了运输。到2008年,他又重操旧业,当起了牧民。不过,这次他却选择了养牛。
如今,他家有优质西门塔尔牛200余头,是正蓝旗重点打造的养牛示范户。2020年,郝志军又建立后备母牛扩繁基地,目前已统一收购90头优质牛犊进行集中饲养,2021年4月份陆续达到育成母牛标准后进行统一冷配,孕检合格后,按订单销售给周边牧户。
在郝志军等人的带领下,正蓝旗养牛业从数量型、粗放型向现代高效畜牧业转变,初步形成了良种肉牛“繁育、育肥、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畜群品种逐步优化,养殖效益不断提高,牧民收入逐年增长。
统计显示,正蓝旗2019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58.82万头只,较2016年压减20.8万头只,其中牛30.03万头,占总数的51%,较2016年增加4.32万头;肉牛良改比重由82.3%提高到96%,繁成率由51%提高到85%,母畜比重由52.5%提高到70%。
牛多了,牲畜总数却降了。在这一增一减之间,正蓝旗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让金莲川草原的草更绿、天更蓝,让牧民的钱袋子更鼓,建成小康的信心更足。
-下转第3版-上接第1版
龙头企业带动,牧民追求优良品种,冬奥会餐桌上将会端上“正蓝旗牛肉”
时光回到2018年12月26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赞助商发布会传来好消息:锡林郭勒盟将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提供牛羊肉!
而此次入选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牛羊肉供应商的正是位于正蓝旗的养牛业龙头企业——内蒙古顺鑫鑫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
其实,在此以前,以该公司产品为代表的正蓝旗牛肉已在全国市场上收到广大消费者的追捧。
近年来,正蓝旗牛肉依托顺鑫鑫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销售渠道,成功打开区外市场,使来自正蓝旗的冷鲜牛肉产品远销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及华北华南一带,同时也解决了全旗农牧民肉牛养殖户的销售问题。
公司经理助理朱清晨介绍说,在未来的3年内,公司安格斯肉牛养殖规模将达到6万头,安格斯公牛育肥、西门塔尔及其他品种育肥可达6万头,年屠宰出栏肉牛最多可达10万头。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正蓝旗越来越多的牧民也投身到优良品种牛的养殖当中。牧民额日和木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金马鞍家庭牧场是自治区农业厅评选的“肉牛标准化示范场”。
额日和木根据现有草场载畜量,以6个月补饲,6个月放牧的方式,严格按照早补饲、早接犊、早冷配、早出栏的“四个早”科学养牛方式,实现“少养精养优养”目标,进一步加大优化品种进度,成为该旗养牛户当中的明星达人,他家的牛犊已是牧民们争相抢夺的种公牛犊或基础母畜不二之选。
如今,正蓝旗累计认定像额日和木一样的养牛家庭牧场160家,规范合作社21处,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4处,肉牛核心群55处,盟级标准化种畜场2处。
在今年4月,为大力推进浑善达克沙地综合治理产业发展项目,加快建立智慧畜牧业体系,正蓝旗为全旗30万头牛佩戴电子耳标,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草蓄平衡提供数据基础,相当于给每头牛制作了“身份证”。
“今后要探寻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结合点,适当扩大养殖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种的优化,为正蓝旗牛肉品牌更加响亮作出贡献。”额日和木说。
养牛产业效益凸显,贫困户稳定增收,正蓝旗牧民赶着牛群共奔小康
“我们老两口身体不好,干不了太重的活儿。不过,我把两头牛交给公司托养,一年就能分到好几千元的红利,再加上在公司打工挣的工资,1年的纯收入有7万元!”老邢高兴地说。
老邢叫邢明宝,曾经是正蓝旗哈毕日嘎镇大营子村的贫困户,在内蒙古顺鑫鑫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已经有4年了。刚到公司时,只是打打零工,挣个米茶钱。后来,公司不仅给老两口安排住房,连水电暖都免费,旗里的扶贫政策又给老邢分了2头牛,他的日子可真是越过越红火了。
2014年以来,正蓝旗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482万元,为贫困户购牛3842头、新建棚圈888处,贫困户户均养牛4.8头。
有的贫困户有劳动能力、有草场,养上几头牛就能够稳定脱贫。但,也有些贫困户不具备养牛条件。怎么办?在正蓝旗,“养牛”与“脱贫”是不可分割的手心手背。为让贫困户养牛脱贫,该旗以“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为贫困群众栽下了“摇钱树”,让他们依靠养牛走上了稳定脱贫路。
正蓝旗于2017年,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及贫困群众意愿,整合财政涉农涉牧资金1800万元,投入到内蒙古顺鑫鑫源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购买良种肉牛,帮助公司扩大规模的同时,让其成为产业脱贫的主力军。公司经理助理朱清晨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为116个贫困户托养227头牛,仅去年底的分红就达到了45.4万元。
在养牛业等产业的带动下,截至目前,正蓝旗累计脱贫1864户4451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03%,已脱贫人口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21个贫困嘎查村于2016年底全部摘帽,2018年7月27日正蓝旗正式摘掉区级贫困旗的帽子。
“在我们正蓝旗,养牛一不愁政府扶持资金,二不愁销路。所以,我准备下一步还要适当地扩大规模,发展奶食品产业,让更多的贫困户边缘户到我家牧场务工,带领大家共同奔向全面小康。”养殖大户郝志军信心满满地说。(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相恒义 叶文畅 巴依斯古楞 赵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