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前搭着大棚,蔬菜长势喜人;屋后圈地养殖,驴马成群。院里方砖铺地,院外树木成行。7月9日,走进通辽市开鲁县黑龙坝镇合力村马晓丽家,小院里处处透露出勤劳淳朴的家风。
“这家是4月份村里评选出的“美家美院”,获得了荣誉牌匾。”黑龙坝镇党委书记王勇介绍说,“干净的院落里生活着三代人呢。”
“阿姨,这小院儿真漂亮!”记者一行人忍不住地赞叹。“我们很珍惜“美家美院”的荣誉,村里人都互相看着比赛!”马晓丽的母亲65岁的皮淑杰指着大门口的红色牌匾,一脸自豪。
马晓丽家大门口的“美家美院”荣誉牌匾
黑龙坝镇党委书记王勇介绍,“美家美院”评选活动以“家风美、室内美、厨厕美、庭院美、村庄美”为评选内容,以嘎查村(分场)为单位,根据常住户数每月评选出3到5户。评选出的“美家美院”户可获得“爱心超市”价值50元的清洁礼包,县里会统一挂牌。
走进院子里,茄子、辣椒长势正旺,皮淑杰边介绍蔬菜边给我们计算着这个小菜园给她家带来的收益:第一茬育辣椒苗,收入6000元,5月份辣椒苗移栽后,接着栽上了茄子和线椒,这两种菜能挣3000元,9月份再种上香菜、菠菜等叶菜,还能收入2500至3000元。“两个棚子,一年种满三茬,能挣12000多元。”
除了在屋前搭棚种菜,她家还利用屋后的空地搞起了牲畜养殖。“圈里现在有6匹马、10多头驴,饲养2个月左右就能出栏,平均每匹(头)的利润是1000元。”马晓丽说,“按照现有的养殖规模,我家一年的养殖收入能有8万元。”
环顾整个院落,农用物品放置有序,屋前屋后规划合理。记者注意到,村里不止马晓丽一家,每家每户的院落都在合理利用。站在村里的小路上,远远望去,一户又一户干净整洁的庭院,一院又一院绿意浓浓的蔬菜,一排又一排整齐挺拔的树木,俨然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乡村画卷,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幸福生活的密码。
近年来,开鲁县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推动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和物质、精神双激励,引导村民充分利用好屋前屋后土地发展特色产业。在享有“红干椒之都”美誉的开鲁县,万亩红干椒撑起庭院经济“半边天”,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已经形成了“育秧、栽种、收购、销售、加工”完整产业链条,年产红干椒30亿斤,产量占全国的22%,亩效益3500元以上,3000多户贫困户依托红干椒产业脱贫致富,种植户年均增收10000元以上。
来到东风镇东七家子村,街路笔直平坦,沿路干净整洁,路两侧的红干椒苗绿意正浓,煞是好看。村民刘殿林和老伴儿正在自家院子里侍弄着红干椒苗,“党的扶贫政策让我们吃穿不愁、看病不难、孩子上学有保障,还扶持我们发展庭院经济。现在,家里有了稳定的收入,不光脱了贫,日子也越过越红火。”61岁的刘殿林乐呵呵地说。
刘殿林一家3口人,姑娘还在上学,刘殿林肢体残疾,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2015年,他家被纳入精准扶贫对象。政府扶持他家搞起了庭院经济,种植和养殖结合,贴心的帮扶,让刘殿林一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党的政策这么好,咱就得好好干!”
在开鲁县,像刘殿林这样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的,会因户制宜给予庭院经济棚舍和春棚补贴、经济林苗木补贴、电商优惠服务等多项扶持政策,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庭院经济无息贷款800余万元,为136户贫困户发放春棚补贴65万元。庭院经济和屋前屋后人居环境整治达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了能得到400—1000元/年的奖补资金,每月还可参加“美家美院”评选活动领取积分,再用积分到“爱心超市”兑换清洁用品和生活用品。
开鲁县围绕特色产业抓庭院经济,除红干椒外,在庭院种植香瓜,在庭院种植春棚葡萄,还将林果经济引入庭院街巷,通过产业政策支持、扶贫项目拉动、典型示范引路等措施,把发展庭院经济与实施消费扶贫和村屯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庭院经济呈现规模化发展,集中、连片、统一的庭院经济已经形成,可利用庭院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劲动力,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夏虹 郭洪申 刘艳 乌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