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扎根基层守初心 脱贫路上担使命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全靠领头羊。近年来,包头市累计选派380多名优秀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到嘎查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们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农村牧区重点工作中挑大梁、当先锋,推动党的政策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让党组织强劲有力

驻村第一书记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帮助嘎查村党组织严肃组织生活、加强党员管理、促进班子团结稳定。

昆区新光六村2019年被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赵俊从规范完善民主议事决策程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畅通群众反映诉求渠道、强化村内治安防控等方面入手,有效增强村民对党组织的认同感。

青山区永和窑村第一书记王瑞利用“兴胜智慧党建小程序”对党员实行“智能化”管理,有效解决了党组织活动党员参会率低的问题。

土右旗竹拉沁村第一书记徐西彪从组织自身建设入手,通过严格“三会一课”、经常性谈心谈话和调整不合格村干部等系列措施,有效解决村干部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举措推动后进组织转化提升、强化基础保障,不断建强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

当贫困户的引路人

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关键看产业。

石拐区三岔口嘎查驻村第一书记王小敏积极整合村内闲置土地,开展土地托管、集约化经营,帮助村集体年增收27.9万元,参与的农户每亩年分红559元,到合作社打工的53名村民年人均增收8000元。

土右旗王西尧村第一书记李忠强筹资300万元帮助村里建成肉牛养殖场,又引入“千亩艾草”项目,辐射带动村民4000余人次,创造直接经济收入140万余元。

固阳县电报局村第一书记张俊帮助村里建成了光伏发电、旅游小镇建设、特色养殖业多个产业项目,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

达茂旗二里半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刚立足村内交通、自然资源等优势,协调资金55万元,大力发展智能大棚、玫瑰花种植等旅游观光产业,二里半村荣获了“中国慢生活休闲体验村”称号。

驻村第一书记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帮助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项目,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范完善集体经济组织运营管理,增强了贫困户和贫困村的造血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做老百姓的主心骨

身处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第一书记不仅是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更是为民帮困解难的贴心人。

九原区庙圪堵村驻村第一书记袁建光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村里新建卫生所,并帮助村里新打2眼水井、修建300多米的防渗渠,彻底解决了村民看病难和吃水难问题。

固阳县朝力干村有个“跑腿书记”傅永新。村民住进新房没有通电,第一书记傅永新“跑”去协调电力部门解决上电问题;村民孩子上大学拿不出学费,他“跑”去联系教育部门,争取国家助学金,解决助学贷款;村民一年几次住院,他主动为村民“跑”腿办理手续……

达茂旗前河村第一书记杨志荣积极解决贫困户子女就业问题,联合鹿勤集团通过组织现场招聘会,为村民提供包括保安、保洁等150多个门槛低、易培训的岗位供村民选择,贫困户现场签约十几户。

2020年春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驻村第一书记冲锋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九原区沃土壕村第一书记李唯连续十几天坚守一线现场指挥,严格按照“拦停、检查、测量、登记、宣讲、消杀、报告”七道流程,为沃土壕村把好疫情防控关。

石拐区新曙光村第一书记吴利民在疫情发生第一时间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捐给村里,带动石拐区掀起抗疫捐款高潮。

稀土高新小召湾村第一书记宋佳舍小家为大家,全力做好人员管控和村民生活物资保障等工作,让村民在大灾面前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

从组织建设到乡村治理,从脱贫攻坚到民生改善,驻村第一书记们带着组织的重托,带着人民的期望,在农村牧区广阔天地中建功立业,留下了奔波的身影和踏实的足迹,带来了派驻村的和谐稳定、民富村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及庆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