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爱上内蒙古|舞动草原

核心提示:千百年来,蒙古民族生长于草原,寄情于天地,酣畅淋漓的蒙古舞是他们敬畏自然、热爱生活的内心独白和折射。蒙古族舞蹈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与理念下不断被解读与发扬,超越传统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观念让蒙古舞焕发无限的生机。在似锦繁华迷人眼的舞坛,蒙古舞凭借勃发的民族生命力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独领风骚。

流传千年的律动

1947年,从张家口开往绥远的列车上,有个青年目不转睛地凝视着窗外——无边无际的草原上,一位牧马的汉子骑术精湛,气魄勇猛,手中挥舞着套马杆于马群中自由穿梭,剽悍而又豪迈。“就是这个感觉!”青年灵光乍现。不久,雄浑激昂的《牧马舞》在舞蹈界引起轰动,尤其是那策马扬鞭的动作,节奏明快刚柔相济,日后在无数蒙古舞作品中反复出现。编创这支舞蹈的青年就是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编导艺术家贾作光。

蒙古舞由民间走向剧场,始于1946年吴晓邦先生创作女子双人舞《希望》和群舞《民族之路》。贾作光则将蒙古舞的发展推向高潮。深入草原,体验游牧生活,贾作光不断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资源,蒙古族舞蹈经典相继问世——辽阔的草原上,一位身着传统民族长服的女子头顶叠碗,双手持盅,英姿妖娆款款起舞,动人的《盅碗舞》渲染出牧民迎来新生活的喜悦和欢乐;提炼宗教舞蹈精华,提取挤奶、射箭等生活动态元素,蒙古族干练洒脱的民族气质在《鄂尔多斯舞》中尽显……

有人说:“在蒙古草原,三个牧民当中有一个歌手,五个牧民当中有一个乐手,其他都是舞蹈家。”内蒙古变幻多彩的自然风光是天然的舞台,甩肩、抖肩、弹腕、翻腕,标志性的蒙古舞动作让人百看不厌;挤奶,牧马,顶碗,祈福,源于生活的舞蹈编排总能给予内心最原始的震撼。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舞韵翩跹,绵延千年。

“集体狩猎舞”、“舞者与鹿群”,神秘的阴山岩画上,是蒙古族先民舞动的印记。“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当游牧文化登上历史舞台,无数流传于世的诗词印证着北方游牧民族的乐舞之盛。蒙元时期,绕树而舞、踏跺而舞的民间舞蹈强悍有力、随性而为;空灵飘逸、曼妙精美的宫廷舞蹈华美繁丽;蒙古族传统舞蹈与中原乐舞、宗教舞蹈共存共荣,亦真亦幻的萨满舞在火光摇曳中愈加扑朔迷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查玛舞、莱青舞相继出现,安代舞、萨吾尔登、好德歌沁在民间广为流传。

1980年全国少数民族文艺调演舞台上,一只"雄鹰"的出现惊艳了观众。内蒙古歌舞团舞蹈演员巴图编创的独舞《鹰》将图腾文化巧妙融入作品,独特的创意造就经典;在一声"蒙古人"的呐喊中,手提大摆红裙的女子翩然出场,不同于以往端庄柔美的女性形象,蒙古族舞蹈艺术家敖登格日勒编创的独舞《蒙古人》中,洒脱干练、豪迈大气的女子魅力无限。当民族传统与现代观念碰撞,著名舞蹈家何燕敏创作的《盛装舞》犹如灿烂的花火直击人心,庞大的阵容,炫目的动作,盛装女性磅礴的气势令人荡气回肠。

在第11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选中,13位身着蒙古袍、颤颤巍巍的“爷爷”拄着拐杖夺得金奖。“爷爷”手中的拐杖时而变成自拍杆,时而又变成马头琴,风趣灵动的蒙古舞与流行乐混搭得异常和谐,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编创的舞蹈《爷爷们》如同不一样的烟火,在二十一世纪的蒙古舞星空炸裂出别样的绚烂。2019年,内蒙古舞蹈迎来高光时刻,民族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斩获文华大奖,填补了内蒙古在文华奖领域的空白;由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剧院编创的舞蹈作品《黑缎子坎肩》捧回第12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小金人。在似锦繁华迷人眼的舞坛,蒙古舞凭借勃发的民族生命力和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独领风骚。

辽阔的蒙古高原孕育了璀璨的草原文明,千百年来,蒙古民族生长于草原,寄情于天地,酣畅淋漓的蒙古舞是他们敬畏自然、热爱生活的内心独白和折射。舞蹈跨越语言,蒙古族世代承续下来的舞蹈文化在不同的时代与理念下不断被解读与发扬,超越传统的创作手法和艺术观念让蒙古舞焕发无限的生机。(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柴思源)

跳起心中的蒙古舞

夜深了,巴林右旗乌兰牧骑的排练厅里依旧灯火通明。音乐响起,队员们立马进入状态。双目有神,面带微笑,晶莹的汗珠划过鼻尖,队员们饱满的精神状态让人难以判断出他们排练了多久。

“现在老百姓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每年下基层演出我们得有拿得出手的新节目才行。”巴林右旗乌兰牧骑队长萨仁高娃说。到8月份,巴林右旗乌兰牧骑下乡演出了60多场,萨仁高娃编创的舞蹈节目总能把演出引向高潮。

“下基层表演也是我们汲取创作灵感的好机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一首歌、一个场景中都能找到一部舞蹈的题材。”萨仁高娃说。《巴林·德布斯乐》获第十届中国舞蹈民族民间舞十佳作品,《绿野情缘》获第七届乌兰牧骑艺术节表演金奖,虽然常年在基层巡演,萨仁高娃坚持用舞蹈精品回馈百姓。

因为乌兰牧骑,身处偏远农牧区的百姓也能现场感受蒙古舞的震撼。也有不少舞者选择挑战更广阔的的舞台,让更多的人看到蒙古舞的精彩。

《城市牧人》洒脱豪放,流露出蒙古人的率性自在;《梦中的额吉》百转千回,深情的演绎感人至深;《鸿雁》灵动飘逸,舞动间仿佛置身辽阔的草原……因为《中国好舞蹈》《这就是街舞》《新舞林大会》等综艺中的亮眼表现,新生代蒙古舞演员李德戈景被观众们称为“草原舞仙”。

成长在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家庭中,李德戈景从小就对蒙古舞很是痴迷,十几年系统的蒙古舞学习让他对蒙古舞有了独特的看法。“我尝试在民族舞中加入现代的、当代的元素,比如现代舞的韵律,街舞的切分和碎拍,各种韵律、节拍的糅合会产生很神奇的效果,做好蒙古舞的传承需要不断创新。”李德戈景说。

“我很想做跨界的组合尝试,探索把马头琴、呼麦、长调、朗诵等艺术形式和舞蹈组合在一起,用舞蹈诗、舞剧的形式深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打造一次个人专场演出。”录制舞蹈类综艺节目,参加志愿活动,做舞蹈培训,李德戈景尝试在不同的领域挖掘蒙古舞的更多可能。

对于“90”后女孩苏日曼来说,蒙古舞让她的人生拥有了无限可能。舞者、导演、教练、创业者……蒙古舞赋予她越来越多的身份,苏日曼成了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蒙古舞文化底蕴深厚,但并没有束之高阁,蒙古舞可以很时尚。”苏日曼说。

在梦幻的迪士尼,与“米老鼠”共同跳起欢乐的蒙古舞;在故宫的红墙金瓦下,身着盛装跳起萨吾尔登;蔚蓝的大海与金色的沙滩,混搭着热情奔放的蒙古舞也别有韵味……苏日曼每到一个地方,便用蒙古舞在当地地标或景点“打卡”,录制的小视频上传到各大短视频平台收获了网友60多万的点赞。

蒙古舞节奏明快,舞步轻捷,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跳跃之间洋溢着肢体的律动。当蒙古舞精品闪耀舞台,经典的蒙古舞跳法也随着短视频的风行,成为人们热捧的“网红”。打开相机,伴着《火红的萨日朗》,将自己的蒙古舞作品与众人分享,是一种潮流;来到广场,蒙古舞元素的广场舞颇受欢迎,男女老少伴着悠扬的乐曲尽情舞蹈,是一道风景;走进学校,长巾如一束束赤色火焰跃动翻飞,越来越多的孩子跳起安代舞课间操,是一种传承。突破民族与区域的局限,开放包容的蒙古舞正与每个人产生着美好的羁绊。从民间走向剧场,又由剧场普及民间,完美的舞台作品给人美的享受,浓缩的民间编创丰富着百姓生活。当动人的音乐响起,人人心中都有一段蒙古舞。(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柴思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