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保市场主体稳健运行 促发展活力蓬勃绽放

一头连着经济发展大动脉,一头连着城乡居民日常消费,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经济基本盘。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区市场主体经历了从“备受打击”到“全面复苏”。当下,随着企业车间里的生产线逐渐恢复运转,街头巷尾的各种店面也恢复了往日的忙碌,内蒙古的经济正在渐渐走向正轨,各项经济数据也在全面回升,223万户市场主体功不可没。

“有形之手”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

早春时节,无论是疫情还是天气,严寒依旧。自治区党委、政府开始推进全区复工复产,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秩序。

3月15日,自治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增设了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组,综合协调全区企业复工复产工作。仅仅10多天,工作组建立了横向至21个成员单位,纵向至12个盟市的协调推进体系,以政策研究为抓手,强化调度分析,切实解决复工复产问题。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随即推出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10条措施: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零见面”;压缩审批时限;对疫情防控相关事项开通“绿色通道”;延长营业执照等登记事项办理期限;加强对企业的质量技术服务;协调帮助生产企业与网络交易平台建立联系,拓宽销售渠道;严查涉企乱收费乱涨价行为……

10条措施条条切中“要害”,为当时亟需复产复工的广大市场主体送来一阵“春风”。

没有“蜻蜓点水”,杜绝“撒胡椒面”,政策密集出台的背后是“点穴式”的精准帮扶。以融资为例,今年前6个月我区直接融资规模1213.03亿元,同比增长46.21%。数据可以看出全区金融机构保供应链、保市场主体、保就业,千方百计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大手笔”。

疫情期间,最苦最难的当属中小微企业。这源于这部分市场主体体量小、现金流不稳,先天抵抗风险能力差。

对此,我区各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为中小微企业“雪中送炭”。

上半年,农业银行内蒙古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65.49亿元,计划完成率231.04%;光大银行呼和浩特分行普惠业务较年初增加1.53亿元,完成全年信贷计划的73%。同时,降低贷款利率,节约企业融资成本。全区小微企业平均贷款利率6.06%,比年初下降0.49个百分点;普惠小微企业平均贷款利率7.38%,比年初下降0.61个百分点。浙商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对使用特色短期贷款产品的客户给予一定利率优惠,平均年化利率区间在4.13%-5.4%。

我区金融机构充分运用再贷款、再贴现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释放的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落实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实现了中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降、面扩时长”。

除了金融的支持,减税降费无疑是对市场主体,特别是对广大中小微企业最实惠的帮助。

7月初,来自12个盟市的20位企业家代表应邀参加了全区民营企业座谈会,相关部门主动了解民营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面临的涉税突出困难,让企业家们在这个疫情的“寒冬”倍感温暖。

自治区党委、政府面对疫情及时出台助企纾困政策,积极为企业减税降费,减免税费27.2亿元。其中,减免增值税4.8亿元,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11.3亿元。降低企业成本49.1亿元。其中,减免电费6.5亿元,减免天然气费用1.3亿元,免收通行收费公路的通行费40.6亿元,国有企业减免中小企业租金3030万元。

激活常态化疫情防控下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我区市场主体各显其能,新业态、新消费等新的增长点如雨后春笋。

快递业是疫情期间最火爆的行业,也是今年最亮眼的新业态。上半年,快递业务收入实现18.1亿元,增长21.8%,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7648.2万件,增长24.1%。

除此之外,疫情期间保障居民生产生活的物业管理业和仓储业,在支撑经济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邮政业今年以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以顺丰速运引领的民营快递企业增长势头强劲,在运送居民生活物资、支撑线上消费活力和保障生产供应链方面作用举足轻重。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邮政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2%,从今年2月份以来,邮政业营业收入各月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在疫情期间活跃度提升的物业管理业企业经营情况也表现突出,1-5月份,全区规模以上物业管理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

受疫情影响,服务业今年受到“重创”,我区为了激发市场活力,不失时机推出了“消费券”政策。

上半年,全区11个盟市制定了“消费券”发放方案,总额1.3亿元。累计核销6292.8万元,带动市场消费3.8亿元。集中发放工会“会员券”8217.1万元。开展“内蒙古人游内蒙古”活动,发布春夏季旅游线路56条。这波操作极大的提振了消费信心。

从上半年全区民营经济交出的成绩单来看,全区民营经济创造了55%的GDP,完成了56.6%的固定资产投资,提供了91.4%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住了经济运行的基本盘,经受住了疫情大考。

奏响科技创新最强音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内蒙古发展的最强音。

日前,“科技兴蒙”行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会暨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我区与上海交通大学计划重点围绕材料装备制造、能源化工、农林畜牧、生态环保、医药卫生、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共性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双方的新一轮科技合作被纳入内蒙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范畴,标志着“科技兴蒙”行动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疫情之下,内蒙古的新产业新能源发展步伐依然再加快。

7月24日,乌海广纳集团与华为科技智能合作项目正式启动;7月25日,广纳集团与紫光云引擎“5G+工业互联网合作项目”正式启动。

上半年,投资140亿元的综合利用清洁能源项目落户内蒙古,我区真正跨入集约开发风电、光伏、氢能等绿色能源工业新时代。

包头市镁合金细化剂产品填补了行业空白!

……

一项项高新技术的落地让内蒙古的科技创新成色倍增,也成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注脚。

今年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5.2%;高新技术业增长12.5%,其中电子计算机通信业、稀土行业分别增长47.7%和9.4%。新能源发电量突破400亿千瓦时,达到408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15.6%,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新能源电力装机容量突破4000万千瓦,达到4132万千瓦,比上年同期增加255万千瓦,占全区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超过三成。单晶硅产量同比增长58.6%,光缆增长10.9%,智能电视机增长4.5%。这些数据反映着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推动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保住市场主体,就保住了就业、保住了民生、保住了经济发展的希望。相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内蒙古一定能够走出疫情阴霾,迎来欣欣向荣的大发展前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冯雪玉)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