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抓住菜果牛,脱贫不用愁!” ——三大优势产业让宁城县农民稳定增收致富

周向阳

作为全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的宁城县,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脱贫“硬核”来强力推进,走出了一条“山栽果,川种菜,丘陵地区养肉牛”的产业脱贫之路。

设施农业园区化,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宁城县总人口61.8万,其中农业人口53.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16059户45784人。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两亩,且多为山坡地,多数农民都靠天吃饭。为了让农民群众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早在1996年,宁城县委、县政府就作出了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战略决策。

20多年来,宁城县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定力不动摇,持续推进设施农业发展。设施农业从当初的不足千亩发展到现在的48万亩,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庭院到园区的重大转变。

针对设施农业发展资金难筹、土地难调、人才难找的“三难”问题,实行发展规模、经营主体、补贴资金“三不设”上限政策,投入各类扶持资金4.8亿元,协调贷款6亿元,支持设施农业发展。通过群众自调、政府协调、新型经营主体主调的方式,采取以多换少、以次换好、土地入股等办法,有效破解规模化发展的用地难题。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合作,组织举办多层次、多轮次、多种形式的农业适用技术培训班,农牧部门5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长期包乡驻村入园开展技术服务,对贫困户进行“点对点”的技术指导。先后投资2.9亿元,流转土地10500亩,建成扶贫产业园24处,吸纳1027户2875名贫困群众入园经营,户均增收超过2万元;带动267户861名贫困群众入股分红,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1330名贫困群众入园务工,人均增收6000多元。同时,不断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已有认证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产品53个,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与首农集团、北京新发地市场、上海江桥市场等达成战略合作,成为京津冀、东三省、长三角等地区优质蔬菜供应基地,先后荣获全国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目前,全县设施农业总面积已达48万亩,覆盖16个镇乡街、199个行政村,从业7万余户、17万人,年产蔬菜112万吨,产值44亿元,带动从业贫困群众10230人,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

林果种植连片化,昔日荒山变为金山银山

宁城县人多地少,但气候温润、日照充足,发展林果业得天独厚。为加快群众脱贫步伐,宁城县决定向群山要效益,要让往昔的荒山变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浅山区以栽培蒙富苹果为主,丘陵山区以栽培南果梨和新苹红苹果为主,丘陵坡地以栽培寒红梨为主,次生林区以栽培大榛子为主。再依据区域布局扩大规模,推动林果栽植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成坡连片规模化发展转变。2016年以来,全县为从事林果产业的贫困群众累计投入补贴资金达1.6亿元,现已建成万亩以上林果乡镇5个、千亩以上林果基地38处,集中打造了驿马吐川、坤头河川、黑里河川、热水川4条林果产业带。先后与中国果树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组织县乡技术人员150余人包联指导,每年举办技术培训班30期以上,受训人数达2000人次以上,实现了林果产业技术培训和指导全覆盖。

为打造属于自己的林果品牌,提升贫困群众林果收益,宁城县先后培育林果专业合作社2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家,带动果农5200户。成功培育出了全国十大富硒品牌之一——宁城富硒苹果,注册了“宁城苹果”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力提升了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小城子镇八座台苹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富硒果品示范基地”,宁城苹果被评为“中国十大富硒品牌”。

目前,全县果树经济林面积已发展到25万亩,年产果品13.5万吨,产值6.8亿元,带动果农5200户,有3681名贫困群众从事林果产业,嵌于林果“育苗、种植、冷藏、销售、深加工”产业链上,人均增收达到5500元。宁城县也因此先后荣获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蒙富苹果标准化示范区等称号。发展壮大的林果业,成为山区群众摆脱贫困的“致富果”“摇钱树”。

肉牛养殖集约化,拓展增收致富新路径

宁城县没有草场,更没有草原,但宁城有耕地154万亩,年产玉米60万吨、秸秆70万吨。借助这一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思路,拓展致富新途径,下决心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经过多年努力,终于走出了一条产业富民、助力脱贫的“牛”路子。

为加快肉牛养殖业发展,宁城县通过整合资金、以奖代补的形式,对新建标准化圈舍达到800平方米以上,存栏肉牛达到100头的标准化养殖场,一次性奖补资金15万元;对新建单批存栏肉牛5000头,年出栏肉牛1万头以上的规模化集聚区,在享受养殖场政策的基础上,再给予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补贴50万元。先后投资2418万元,建成肉牛养殖扶贫产业园9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78处,发展规模养殖户1600余户,千头以上肉牛养殖小区15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20处。通过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东方万旗等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现在年屠宰加工肉牛已达10万头以上;建成4处千头肉牛交易市场,其中八里罕肉牛交易市场已成为京津塘、蒙冀辽地区的大型肉牛交易中心,年交易量达到20万头。为贫困群众提供小额信贷扶贫资金1.24亿元,肉牛养殖户可享受5万元贴息贷款,大大调动了贫困户从事肉牛养殖的积极性。目前,全县肉牛存栏已达43万头,其中,存栏10万头以上乡镇2个,从业农户达到2万户,人均增收2.1万元。17186名贫困群众从事肉牛养殖,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塞外宁城矢志守望的艰巨使命。通过产业扶贫,全县15778户44210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2.6%下降到目前的0.04%,并于2019年4月,通过自治区验收,正式退出国贫县序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