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兴安盟扎赉特旗瑞秋农牧专业合作社黑木耳基地种植棚内,一排排吊袋木耳整齐排列,一个个黝黑的“小耳朵”挂在白色的木耳袋外,黑白相间,像是一幅素描画。
“从2017年的6千棒养到今年的3万棒,利润很可观,今年大概能赚四到五万块钱。”扎赉特旗阿尔本格勒镇珠日根嘎查脱贫户赵国军一边采摘木耳一边说。
上午10点,随着阳光愈加炙热,赵国军结束了上午的工作。他把采摘的木耳拉回自家院子里晾晒。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抱抱不到一岁的女儿。“去年搬新房,结了婚,生了娃,真是喜事连连进我家。”
赵国军的家虽不大却很温馨,贴在墙上的大红喜字一点没褪色,结婚照也擦拭的干干净净。看着一家三口幸福的场景,很难想象,几年前他还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
2014年,赵国军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时全家只有14亩地,靠种玉米为生。“自己没有房子,一直住在亲戚家里。加上父亲病重,那时我们连吃饭都成问题。”赵国军做梦也不敢想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这要感谢合作社,不但教会我种植黑木耳,还把我培养成了液体菌注射技术员,以后能靠技术吃饭啦!”
扎赉特旗瑞秋农牧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打造黑木耳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采取“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年生产菌棒200万棒,采收干木耳20万斤,辐射带动全旗600户贫困户、1200人从事该项产业。
“等孩子大了,你就和我一起养木耳,明年咱争取养5万棒。”赵国军和妻子一边翻晾木耳,一边规划着未来的发展。(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韩卿立 胡日查 安寅东 高敏娜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