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靠各民族团结友爱。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前提,也是团结凝聚各民族共同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曾说:“语言是一种实践的、既为别人存在因而也为我自身而存在的、现实的意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国家,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地又有不同的方言,如果大家各讲各的,谁也听不懂别人说的啥,就难以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无从谈起。只有语言相通才能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形成高度认同,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为打破地域区隔、传播信息和技术的工具,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推动我国语言文字事业迈上新台阶。目前,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率达到80.72%,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各地区各民族交流交往的语言障碍基本消除。可以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不仅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和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也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在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农牧区、边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程度还需提高。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用更优质的国家统编教材,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善策,符合各民族同胞的根本利益。要把这件好事儿办好,一方面需要做好宣传阐释工作,引导广大群众充分认识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自觉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自觉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也要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充分认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聚焦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点问题持续发力,在师资力量、经费保障、课程设置等方面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工作实效。
海纳百川而成其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承载的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激荡的是伟大复兴的共同使命,接通的是各族人民的深厚感情。只要我们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纽带,凝聚56个民族团结奋斗的信心和力量,就一定能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生命力更加持久的命运共同体。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