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一串串亮澄澄的小果子缀满枝头,散发着诱人光泽,摘一口品尝,酸酸甜甜、口舌生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当地人口中的“酸溜溜”,早已成为了农民的致富“甜蜜果”。
金秋十月,沙棘进入大规模采摘期,东胜区的田野大地上,垄垄沙棘田收获在即。在巴音孟克煤矿复垦区,45岁的沙棘种植农户贺美利正在进行沙棘采摘。一大片沙棘田里,散落着六七名熟练的沙棘采摘工,他们手持剪刀穿梭在沙棘丛间,利落地剪下沉甸甸的果实,不一会儿,一摞摞沙棘就垒到了田边。
“这是一片人工培育的沙棘大果,出油量高、经济效益好。”贺美利指着面前的沙棘林介绍说,“今年,我们的可采摘面积大概有2000多亩,预计纯果能有40吨左右,收入达到20多万元。”
枝头,一颗颗沙棘果犹如小小的灯笼娇嫩欲滴;田边,入筐、过秤、装车一气呵成。如今,这种曾经为了防风固沙、生态修复而种植的植物,已经成为像贺美利一样的沙棘种植户致富的“法宝”。
18年,这是贺美利与沙棘结缘的年头。18年来,贺美利与他的伙伴们累计种下了30多万亩沙棘。在种植过程中,伴随着对沙棘认识的深入,贺美利逐渐发现了沙棘的经济价值,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19年,他与一同种植沙棘的伙伴共同建设了一个沙棘粗加工厂,一改过去沙棘“只种不采”的粗放模式,形成了沙棘从种植、管护、采摘到粗加工的初级产业链条。
沙棘果小,枝干有刺,怎么采摘?怎么加工?原来,在地里,沙棘“连枝带果”直接剪下,运至添漫梁村的加工厂后,从地里采摘的沙棘直送速冻库,在零下35摄氏度下速冻8至10小时,待沙棘变成冻果后,再进入分离机,进行果叶分离。
“果子直接供给沙棘产品加工企业;秸秆用粉碎机粉碎后,与碎叶、玉米、豆粕等多种配料混合配比,可以用作牛、羊、鸡、鱼的养殖饲料。”贺美利笑着说,“真的是全部利用,一点儿也不丢。”
曾经,沙棘的历史使命只有防沙固沙,从1998年开始,东胜区就开始实施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减沙工程,近20年,总共种植了135万亩沙棘。这些沙棘主要种植在沟道河川和煤矿复垦区,每年可减少入黄泥沙约150万吨。沙棘生长一年坐根,第二年快速生长,第三年开始挂果。据东胜区水利局工程办负责人韩锁银介绍,2020年,东胜区沙棘的挂果面积约有5000多亩,预计可收纯果100吨,收益可达50多万元,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这一株株毫不起眼的沙棘树,是改善环境的生态树,是农民的致富树,已经成为东胜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孙云霞廉晓梅郭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