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土鸡、草原肥尾羊、黑土地小粮食、札萨克图民族服饰……1000余种优质农特产品从田间屋内乘“云”出山,通过大数据平台热销“云端”,成为前旗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又一蹊径。而这朵“云”自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便渐渐“升起”,前旗农特优产品累计销售3217.83万元。截至目前,前旗入驻电商平台商家达100余家,与229个嘎查村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特色农产品正以其独有的特色占市场一隅,贫困户由此走上致富路。
“村里有电商平台,咱贫困户可有了出路了,种啥养啥都不愁卖。”家住科右前旗科尔沁镇大坝沟村村民岳金山笑容满面,院里养了不到半年的肉鸡在北京卖了个好价钱,品尝到农家鸡肉味道的北京市民,又预定了明年的农家鸡。岳金山喜上眉梢地说:“别小看这几只鸡,一年的吃喝钱足够了。来年再多养点,收入万八千块不成问题。”
岳金山所指的电商平台,就是邻村展翼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的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如今已带动2个乡镇、14个村、146户村民,将村民手中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最远到达海南省。全年销售农特产品400余万元,户均增收2000余元,最多增收达5000元,带动贫困人口占比五成以上。
“通过京蒙扶贫协作,仅两天时间就将10万枚鸡蛋、1万斤葡萄卖到了北京,帮助200余户村民销售土特产品30余万元。这其中贫困户占比达到50%以上,均增收1000余元。”展翼农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齐晓景一边和笔者介绍情况,一边接平台不断追加的订单。
前旗归流河镇巴达仍贵嘎查,稻农李全和一直在家种水稻,刚“触网”的他曾经是电商“绝缘体”。他说:“以前,大米销售只等门口收货大车上门,现在,网上订单就把大米卖了,价格翻了2倍多,比往年多卖2万余元呢。”对于刚刚脱贫的他来说,这段“触网”经历还真让他找到了致富的好门路。
“云思维”绝不是个例,在前旗德伯斯镇乌力根嘎查,郭丽丽经营的蒙懿电子商务服务站,将当地农户手中的土特产收购来再卖到网上,实现了农畜产品与市场的直接对接,让农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而与之同时成立的昌隆玉朱种畜专业合作社则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利用庭院里的方寸地种植甜玉米,并高于市场价格回收成品,带动了周边300余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其中,贫困户占88%,户均增收1500余元。“俺这真是‘寸土寸金’呀,这么小的园子就收入了2000余元。”脱贫户白凤华眼里透着喜悦。
云下生活、@菜小递、百灵鸟商城……来自贫困村的笨鸡蛋、鸭蛋和鹅蛋、蜂蜜、沙果、粉条以及葡萄等等“前旗味道”,凭借一根网线、一块屏幕、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便打通了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出山路”。巡边牧民苏道盛赞电商入村带来的新变化,他家建起“巡边驿站”成为连接牧民与外界的线下纽带,牧家特产奶制品、牛羊肉可以通过平台走向全国,大千世界的各种商品也可以通过这条纽带流向边境牧民家,一出一进间增加了牧民收入,也丰富了牧民生产生活。
随着“E”时代的来临,扶持电商来破解销售难题,在前旗可以说其势正行,其兴可待。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前旗外事办的努力下,旗乡村各级深耕电商平台,不到三个月时间就销售各种农特产品金额达200余万元。为解决农特产品“出门难”的问题,前旗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了网络上的近在咫尺。
近一年来,前旗不断开辟的旗域特色产品“上行”新路径,则是前旗主动适应“直播带货”新形势的顺势而为的又一作为。通过电商直播产业促进消费扶贫,不仅代销全旗贫困户家的农畜产品、手工制品等,还拉动全旗特色农产品“上行”。目前,经营产品已丰富到100余种。仅一次“我在草原等你来、逛吃助农乐开怀”直播带货活动中,3个半小时就有近20万人围观,线上下单数量1000余单,销售总额突破20万元,“直播带货”成为前旗实现乡村振兴的另一重要形式。
不仅仅是孵化本地电商,前旗还积极引进跨境电商,内蒙古蔓草科技有限公司成功于2019年落户前旗,以“平台+服务+金融”的一站式服务,为前旗电商发展加上浓重一笔。目前,为32家小微企业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本土特色品牌产品、蒙古族特色产品以及国内各类优质商品可远销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等65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交易了近1万笔跨境订单,销售额约400万元。
今年,前旗建设的电子商务网点在229个行政村覆盖率达50.66%,乡镇物流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0.52%,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同比增长60%,孵化网商193个,带动就业创业人数总计1929人。截至8月,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1.6亿元,预计到年底将突破2亿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