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柳子”甜瓜座果率提升了60%,产量翻番,3亩地增产3万元;玻璃涂上稀土涂层能保温,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
随着稀土元素进入寻常百姓家,科技创新正在刷新着人们对“稀土元素”的印象,稀土应用新技术也不断催生着新业态。
走进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2号基地人工气候试验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拉着遮光帘的植物培养架。“这个实验室所有光源都是人工光源,我们在纯人工光源下进行试验,用来观察不同植物在各种光源下的生长状况。”农学博士张彤说。
她用普通番茄举了个例子:如果1天保证14个小时的光照,普通番茄在40到50天就可以开花。经过人工补光的番茄与未补光的番茄相比,花期提前,果期也会提前。补光的番茄在90天就能上市销售,比没有补光的番茄至少提前30天。她说:“这就是农业科学结合稀土元素的神奇表现。”
目前,稀土补光灯不只应用在番茄上,在甜瓜、草莓、马铃薯上都有应用,为北方地区经营冬季大棚蔬菜的农户带来了福音。
包头中科瑞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新苗介绍说:“目前,我们在包头市固阳县、东河区及赤峰市等地的农作物上运用了稀土补光灯,市场还在不断扩大,稀土科技的作用非常明显。”。
对此,包头中科陶瓷有限公司的梁磊深有同感,她说:“稀土釉中加入具有独家专利的稀土改性抗菌成分,使陶瓷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大多数细菌病毒具有广谱抗菌性。目前,公司已研制出稀土抗菌日用陶瓷、抗菌紫砂壶、稀土氧化锆刀具等多款产品,并已销往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此外,包头制造的国内首台磁共振诊疗车体积小、重量轻、耐颠簸,搭载了远程急救监护系统,实现了对救护患者24小时的观察监护和远程指导,可广泛运用于基层诊疗、应急保障、抢险救灾等领域。而复合式室温磁制冷机已实现一体化,可以搭载大于100升的制冷空间,最大制冷温差26℃,冷端最低温度可达-6.5℃,磁制冷机制冷功率的计算值为1000瓦,该成果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投资5亿元的奥瑞特永磁、投资3.5亿元的品高磁业等项目投产达效。在年均实施30个以上稀土重点项目带动下,永磁、储氢、抛光、催化等功能材料产业链不断延伸。在航天航空、磁制冷、储氢电池、节能环保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应用产品,填补了粘接磁体、稀土颜料、稀土发光等空白。稀土新材料产量连续保持20%以上增速,稀土永磁、储氢、抛光3大新材料产能分别达到5万吨、1万吨、1.7万吨,均位居全国前列。
完善的产业链条离不开硬科技支撑,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已建成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多家稀土应用研究机构,建成稀土类企业研发中心30家、稀土类重点实验室4家,全面提升了稀土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驻区80%以上的稀土企业建立了自动控制、在线监控及数据实时传递系统,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一致性显著提升。
近几年来,包头稀土高新区通过实施“雏鹰计划”,吸引了一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前来开展科技创新工作。随着一项项科技新成果的诞生,催生出一个个新业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