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风雨东胜卫

览古觅珍

一座座沐浴千年风雨的草原古城,因历经沧海桑田、岁月更替而更显从容深邃,因历史厚度和人文积淀而愈加经典耐读。

地域辽阔的内蒙古,地理环境丰富而多彩。数千年前,这里就存在令人惊叹的古代社会及城市文明。西汉时期,这里建造了较多的城郭。元朝在草原营建的城市和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对世界文化历史产生了影响。明清时期,这里兴建的城池逾500座。

让我们一起目睹草原古城的绚丽身姿,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拂去历史浮尘,探寻古城印迹。

——编者

夕阳映城垣。马斌 摄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 记者 阿荣
在悠悠黄河转折处的东北岸,在高出远古黄河故道40米的山梁上,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东胜卫故城遗址,气韵深远,古朴厚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黄河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在此交汇融合。
东胜州故城出土的辽代“大泉五十”。
崇墉百雉,留存历史痕迹

驱车至托克托县双河镇旧城时,东胜卫故城遗址高大城垣赫然耸立眼前,崇墉百雉,高城深池。

古城墙为夯土版筑,高9至12米,基宽14米,顶宽6.5米。城外北、东、南三面有宽约20米的护城河“。护城河水来源于白渠水(今宝贝河),白渠水流经托克托县,经枳芨壕、董家营一带,西注入沙陵湖。”托克托县文物管理所赵静说。

东胜州故城出土的元代绿秞力士像。

修筑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的东胜卫故城,也称脱脱城、妥妥城,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410米,东西宽1930米,周长8.6公里。四墙正中均设城门。

沿着陡坡至西墙底下,触摸留存历史痕迹的古城墙。“西墙、南墙外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筑单护门城。东墙、北墙外地形平坦,易攻难守,筑内外两重护门城。护门城上原有女儿墙。”赵静说。登高望去,西墙外山梁陡坡形如波浪,古城墙随地势起伏,非常壮观。城墙上未加筑墩台、马面等防御设施,也没有女儿墙和敌楼等遗迹。

东胜州故城出土的金代三彩瓷俑。

沿高耸的南墙至东墙城门,看到一处面积较大的官署建筑基址,这里曾出土明朝初年制造的铜火铳等武器。在东门内北侧约400米处,有一处高大的土墩台,当地人称为“点将台”,其周围土地平阔,称为“将台圪卜”。

故城内皆辟为农田。由于长期垦殖,地表建筑遗迹全部被毁坏,原来的建筑布局已模糊不清。城内散落着较多长41厘米、宽21厘米、厚10厘米的大砖,当地人称为城砖。“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人员在城外西北方向发现了烧制城砖的土窑,里面有一块已烧成的大砖,证明修筑此城所用大砖均就地烧制。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人员在北护门城顶端的中间部位取下一块城砖,砖面上有白灰的痕迹。4座城门周围城砖较多,说明在护门城上的女儿墙和城门均用城砖砌筑。”赵静说。

东胜州故城出土的金代双鲤铜镜。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阿荣 摄

城内西北有2座古城址,西为辽金元时期的东胜州城,东为东胜州城的子城。明初筑东胜卫城时,延用了东胜州之“东胜”二字,称东胜卫。“卫”是明朝的军队建制,每个大卫的编制一般是5600人。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中国北部密设卫,建起了329座卫城,东胜卫为其中之一。

东胜卫城也称“黄城”,其东约30公里处的镇虏卫城称“黑城”,又东去30公里处的云川卫城称为“红城”,这些都是明初在我国北部相继建起的卫城。我国传统将青、赤、黄、白、黑五色视为正色,并赋予这五种颜色丰富的文化内涵。“东胜卫故城濒临奔流不息的黄河,又在平原和丘陵的接壤处,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重要,对于扼守黄河水道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赵静说。

《明史》记载“: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分置东胜左、右、中、前、后五卫,属行都司。洪武二十六年二月,罢中、前、后三卫。”《山西通志》记载“:今厅(托克托厅)其左卫地。”至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又撤销了东胜左、右卫。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年—1449年)虽一度复置,但很快又撤销。东胜卫故城共使用30余年。

据史料记载,明世宗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土默特部阿拉坦汗授命其义子恰台吉驻牧东胜卫。明穆宗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恰台吉被封为百户。因恰台吉亦名脱脱、妥妥,托克托之名由此而来。

东胜州故城出土的元代“都府”梅瓶。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阿荣 摄

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丰富

辽金元时期,这里已是连接漠北和中亚的重要通道。东胜卫故城内西北隅的东胜州故城遗址,以及出土的辽金元时期的众多文物,是文化融合和历史发展的见证。

走进东胜州故城遗址,四墙依然耸立。东墙长630米,残高7.5米,南墙长470米,残高5米,西墙长629米,残高8米,北墙长500米,残高8米。城东北角的角楼遗迹清晰可见。东墙正中设城门,并加筑长宽均30米的护门城。城址南、东、北有很深的壕沟,当地人称为“城壕”。城内偏南大面积耕地是被火烧焦的灰土层。耕地土埂上堆着瓦砾。

1996年秋,托克托县一位农民在东胜州故城遗址外南约0.5公里处耕地时,发现一块金代买墓地的“合同分券”砖,明确记载了墓地和东胜州城之间的距离与方位,为确定东胜州城就是辽金元时期的东胜州故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与文字依据。

东胜州故城出土的元代三彩釉熏炉。

据史料记载,东胜州为辽初置,辽神册元年(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夺取黄河对岸的胜州,将胜州城、胜州之民全部迁至河东,另筑新城,保留胜州之名,加了一个“东”字,称东胜州。

“流经托克托县的黄河,历史上是西夏与辽、金的分界线。东胜州地处辽、金西部边界,当时被称为西三州之一,西三州即丰州、云内州、东胜州,战略地位极为重要。金灭辽后,东胜州城一度废弃。恢复后的东胜州城控制在金朝的势力范围内,州制未变,延用东胜州之名。”托克托县文物管理所石磊说。

据史料记载,金朝的东胜州城,因其战略位置重要,故不断加强防务,不仅增加了兵力,同时增加了人口,原来的州城已不能满足需要,便在城东加筑了一座子城,但规模较小。子城内发现金代建筑基址,地表散落着金代建筑构件。

东胜州故城出土的元代铜象棋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阿荣 摄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二月,明军夺取东胜州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正月,改州置卫。东胜州城历经4个朝代,延续时间476年,其间立而复废达4次之多,故称“荒城”。

金末元初,耶律楚材途经东胜州时作诗一首《过东胜用先君文献公韵》,“荒城萧洒枕长河,古寺碑文半灭磨。青冢路遥人去少,黑山寒重雁来多……”“诗中长河为黄河。金朝时,土默川称云川,阴山称黑山、天山。耶律楚材曾三过云川,每次都是风尘仆仆暂解鞍。他在云川创作的诗,为研究700多年前土默川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从这首诗中可知,金末元初时东胜州城已被称为‘荒城’。”石磊说。

东胜州故城内及周边出土了大量具有艺术和考古价值的文物,有辽金元时期的瓷器、玉器和铜器,瓷器有瓮、罐、钵、玉壶春瓶、酒瓶和造型优美的辽三彩香炉等。玉器有玉饰片、玉鱼等。铜器有铜火盆、铜餐具、铜象棋子、铜镜等。其中不乏珍品。

东胜卫故城西墙遗址。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阿荣 摄

东胜州故城出土的元代三彩釉熏炉,玲珑剔透,极为华贵。镂空堆塑牡丹花、宝相花,腹部前后各塑一条龙。其通体施绿釉,龙纹、花纹施黄釉,为元代东胜州官署所用器物。

故城出土的元代铜象棋子有两种,一种一面有文字,另一面是图形,如“仕”的背面为戴巾帻和宽衣博带的人像,“象”的背面为动物的图形,“卒”的背面为武士像。“象棋是我国古老的棋种之一,有木、石、象牙、铜、瓷质的象棋子。

东胜州城出土了较多铜象棋子,说明在元代,象棋已经成为人们喜爱的娱乐项目。元代铜象棋子的发现,对研究当时这里的娱乐形式,象棋的发展历史及其工艺等,具有重要的价值。”石磊说。

托克托博物馆展示的元代“都府”梅瓶,出土于东胜州故城,其高26厘米,小口、圆唇、短颈,施乳白釉,圈足露胎,属北方磁州窑系产品。腹的上部用铁锈色行书“都府”二字。都府,意思是都会,唐节度使的别称。宋代洪迈《容斋三笔·唐观察使》:“唐节度使,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都府也是元代的官署都护府,此梅瓶应是专为都护府制作的器物。”石磊说。

东胜州故城出土的金代“官”字牛腿瓶,高40厘米,整体器形为牛腿状,通体施酱釉,靠近肩部刻一“官”字。“牛腿瓶是制酒作坊用于窖酒的器物,盛满酒后,将口封好,埋入地下,为陈年老酒。‘官’字牛腿瓶是专为官家经营的制酒作坊烧制的器物。”石磊说。

双鲤鱼是金代器物上常见的一种图案,具有吉祥、美好的寓意。出土于东胜州故城的金代双鲤铜镜,刻画逼真,双鱼体大肥硕,鲤鱼在起伏的波涛中回游。“吉林省也曾出土了与之一模一样的铜镜,说明两地有一种关联。”石磊说。

东胜州故城出土的古钱币,数量较多,是这一地区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的缩影。出土的古钱币有西汉“五铢”、元代“至正通宝”,以及北宋各种钱币等。有的钱币是少有的珍品,如新莽时期的“大泉五十”“小泉直一”“大布黄千”。有与莽式钱风不同的“大泉五十”,形制古朴浑厚,外郭部分青绿结体,不如莽式“大泉五十”精良,为辽代早期铸币。还有北朝北齐的“常平五铢”,西夏的铜制“天盛元宝”,元代的“至大通宝”“大元通宝”等。还出土了大量图案精美、绿锈斑斑的元代厌胜钱。

黄河转折处。任帅 摄

“辽金元时期这里为重要通道,明朝初期为军事重镇,清代农业、商业日渐繁荣,逐渐发展为塞外商埠重镇。”石磊说。站在东胜卫故城遗址南墙的门楼上,遥望黄河北岸,田野平畴、水草丰美。古城墙下的景观带、仿古建筑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

东胜卫故城遗址为内蒙古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目前全区规模最大、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址,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夯土版筑城池之一。近年托克托县不断加强东胜卫故城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托克托县位于黄河上中游分界处,按照沿黄河休闲观光经济带发展定位,传承沿黄河地区文化脉络,全力打造文旅融合品牌,推出以黄河为主,涵盖周边主要景区、古城遗址的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东胜卫文化旅游区主要以东胜卫故城遗址为依托、以展示黄河文化和托克托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吸引了众多游客。”石磊说。

有关专家建议,要加强内蒙古境内黄河沿岸古城遗址的保护、研究、利用,深入挖掘其价值,传承、弘扬黄河沿岸古城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托克托县文物管理所提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