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出炉,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由“老三所”语言、文学、历史研究所演变而来,当时的图书资料室就是现在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的前身。
据悉,馆内现有藏书26万册,包括汉文、蒙古文、满文、外文等各类图书。其中,蒙古文古籍6280种3万余册,约占全国各图书馆蒙古文古籍收藏种类的50%,且多为木刻原版或手抄本。单是这一个数字,就是其它图书馆无法匹及的。
此外,馆内还收藏有汉文古籍3000余部5万余册,日、俄、英、法、德等外文图书约2万册。大量珍贵古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物价值,其中不少是稀世珍本和孤本。现已有30多种蒙汉文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外,还有普通版图书约16万册,期刊合订本约9000册。
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已出版专著40多部,文献500部,发表论文500余篇,译文200余篇,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成果优秀奖。
多年来,内蒙古社科院图书馆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长期致力于古籍文献的抢救、保护和利用工作。制定了长远的古籍文献保护计划,在推进自治区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2014年以来,图书馆提升管理水平,加大古籍保护力度,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为了达到长期有效保护珍贵古籍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该馆近几年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建设蒙古文古籍数字化建设的方向上来,并以此为突破口,逐步实现全部馆藏文献的数字化。
据统计,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每年接待全国各地专家学者2000余人次,接待国外学者200余人次,为自治区的文化建设和科研教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苗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