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草原时评】 “时间银行”让志愿服务活起来

在呼和浩特市桥华社区悦心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有这样一个“时间银行”,它不存钱、不存物,存储的是志愿者们对辖区老年人的帮扶时间。像货币一样,这些帮扶时间可以在将来兑换出来,这既可以是一些暖心物品,也可以换取其他志愿者的爱心帮助。“时间银行”成为当前互助养老模式的一种新的尝试。

在自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时候去帮助别人,等到自己将来有了需要,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帮助回馈。更多人的参与,可以让爱心“小金库”拥有强大的流动能力和储藏价值。

这种模式也被应用在志愿服务的多个领域,让志愿服务真正活了起来。在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 “时间银行”已在当地21个村全面推开。村“两委”跨界当“管家”,打理爱心“小金库”。在建立起来的“时间”台账里,姓名、时间、地点、活动内容、服务时长等每一栏都记录得十分详细,让志愿服务看得见、查得着。可存储、可支取、可兑换,是“时间银行”的新特点。 “时间银行”鼓励志愿者为他人提供志愿服务,存储服务时间,并在自己需要的时候用自己的“时间储蓄”兑换他人的服务,这样既可以让志愿服务双向流通起来,又能够让志愿者感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收获”快乐。

当然,让“时间银行”能长久走下去还需要多方面的服务保障,首先是普及的范围,只有“储户”足够多,这种“爱心时间”的流转才能畅通,而当普及范围比较小的时候,很可能产生“入不敷出”的局面;其次是存储的规范,如何让志愿服务的存储标准统一化,在兑换的时候价值变得对等,也是需要进一步专业设计的。

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需要更多的类似“时间银行”的创新模式,让更多人愿意加入到为他人服务的队伍中来,共同营造互助友爱的文明风尚。(白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