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玲丽:扶贫路上的最美青春

2017年10月,32岁的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玲丽,被组织选派到巴彦托海镇团结嘎查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3年来,她全情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用坚实的步伐,走出了人生中最美的青春。

前些年,嘎查矛盾隐患突出,征地补偿款使用、分配中存在不公开、不公平现象,曾引发牧民集体上访。

驻村后,她第一时间走进牧民家中,把脉民俗民风,遍访村情民意,宣讲扶贫政策;与老党员、致富能手和贫困户推心置腹交流,征求他们对嘎查脱贫攻坚工作的意见建议,探寻嘎查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

在玲丽的驻村日记上,记录着村民们给出的答案:嘎查工作不公开、不透明、优亲厚友,政策在落地过程中走了样,变了形,这些都让牧民们对嘎查干部失去了信任。

玲丽对症下药,建章立制,真进真帮,长效常帮。确立了党建与扶贫融合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为核心,将党的组织嵌入到产业扶贫之中。2018年,团结嘎查“两委”换届,选举出了有能力、有作为、无私敬业的新一届“两委”班子。

产业转型发展之路并不平坦。由于牧民缺乏种养业的经验和技术,想要在牧区发展庭院种养业难上加难。玲丽和驻村工作队员成天“泡”在蔬菜大棚里。盛夏时节,大棚内温度达到40℃,他们脸上流下的汗水像雨水一样,打湿了脚下的土地。“都是从城里来的孩子,谁又吃过这样的苦。”每每看到玲丽等人的辛劳和付出,村民们心疼地感叹。

如今,庭院特色经济在草原深处的团结嘎查已悄然起步,牧民种养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家,建立起4个蔬菜大棚,82户牧民养起了猪、鸡、鹅,通过产业效益分红和吸纳劳动力就业,辐射带动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系列精准的扶贫措施,加快了团结嘎查脱贫的步伐。2018年底,团结嘎查贫困发生率归零;2019年4月,成功退出自治区贫困嘎查村序列。

身在牧区,玲丽对牧民群众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从担任团结嘎查第一书记的那天起,这里的430多户牧民,尤其是57户贫困户就成了她心中挥之不去的牵挂。

身居危房,安美英是玲丽最早接触的贫困户,想申请危房改造,她却“不知道找谁,不知道怎么做”。玲丽主动联系业务部门,帮助没有劳动能力、家庭极度困难的安美英一家进行了危房改造。

安美英如愿住上了改造后的新房。她心怀感念:“找了那么长时间,以为没有希望了,真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和玲丽书记的帮忙。”说着说着,安美英非要将自家庭院养殖的生态鸡给玲丽抓上两只,玲丽婉言谢绝了。

“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亲人,付出真感情;把贫困户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努力去改变,就没有脱不了的贫。”玲丽说。

牧民吴连成前几年一直在外地打工。他一家3口,父亲因脑梗常年卧病在床。贫病交加的日子,让生活无望的吴连成破罐子破摔,终日酗酒。今年春季,虽然正是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时期,玲丽还是决定亲自入户看看。

一进屋,玲丽的心就揪紧了。新盖的扶贫项目房家徒四壁,吴连成的父亲蜷缩在床上,地上、床上、灶台边一片狼藉。吴连成的身体也因酗酒频亮“红灯”,下体麻木。玲丽当即与旗人民医院协商,建议医院收治吴连成父子两人。

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吴连成父子俩出院了。将他们接回家后,玲丽与吴连成有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谈话:“日子是自己的,谁也不能替你过。懒是一种病,等靠要是要不得的……”

为帮助吴连成尽快走出贫困,玲丽为他申请了公益环卫工人的工作。每每入户,玲丽都会叮嘱:“好好养身体,好好干活,身体养好了就能去做更多的事了。”

驻村第一书记,工作、生活中要经历很多艰难困苦,而作为在城镇里长大的第一女书记,玲丽则要克服比别人更多的困难。

担任第一书记时,玲丽的女儿才刚满4岁。这个年龄正是孩子感知世界,性格和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投身于脱贫攻坚,玲丽只能把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料。让玲丽欣慰的是,如今的团结嘎查,“两委”干部凝聚力不断增强,特色产业壮大发展,人居环境明显改善,贫困家庭有人帮,弱势群体有人助,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玉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