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古新雨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上千平方米的全自动高纯稀土纯化车间内,只有1名技术人员在例行巡视,这种“关灯生产”的场面,已经成为这里的常态。
据了解,该车间于2017年进行了自动化升级改造,依托年分离3000吨的国内首家轻稀土全分离纯化自动化工业生产线,采取连续萃取、多级萃取工艺技术,把混合的氯化稀土转化为单一稀土产品,纯度可达99.999%以上,技术水平达到国内第一、国际领先。该产品是制备超高纯、低杂质稀土特殊化合物的基础原料,可以满足催化、医药、农业、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企业在稀土高新区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近亿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高纯稀土和稀土抛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品技术水平可在国际上一较高下。”该公司董事长冀代雨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了解到,目前,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共有稀土企业115家,形成了由稀土原材料到新材料再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年均实施亿元以上稀土产业重点项目30多个,稀土新材料产量连年保持在20%以上增速。
那么,随着大批项目的筑巢栖居,稀土高新区是如何推动稀土产业转型升级的呢?
“主要是政策保障。”稀土高新区稀土和高新技术产业局稀土产业基地管理科负责人张艳苹回答。
近3年来,稀土高新区累计兑现稀土新材料奖励等资金3.7亿元,争取国家稀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5.87亿元、包头市稀土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20.86亿元。正是这些利好政策的集成放大,推动了稀土产业集聚优势进一步扩大。
作为坐拥全国最大稀土矿藏资源的包头,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已经拟定,这将对加速推进稀土产业的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起到指引作用。
作为全国稀土产业发展的领航区、包头市稀土产业发展的“主战场”,稀土高新区对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紧紧围绕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大力推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智能制造技术与稀土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稀土产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包头江馨微电机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微型音圈马达添加稀土钕铁硼永磁材料,可以通过位置的反馈,利用闭环系统来控制抖动时间,精确调整镜头位置,从而提高成像质量。该马达的生产,加速了国产代替进口转型升级速度,提高国际市场占有优势,解决国内VCM供应商被国际主流厂家垄断的现状,可与阿尔卑斯、三美、TDK等日本公司竞争,抢占市场先机。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十二届包头稀土产业国际论坛会上,稀土镁基储氢材料及其固态储氢技术、高性能快淬磁粉、轻稀土釉料、断热稀土玻璃涂层、电镀表面处理、工业高炉渣提炼等走在稀土行业前沿的新技术悉数亮相,更是全面展示了稀土科技创新的巨大魅力和广阔前景。
“稀土高新区正通过科技创新发挥稀土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牢牢把握了产业价值链的主动权。”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呼吁,包头继续探索稀土资源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目前,稀土高新区共有稀土企业研发中心38家,稀土研究院、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等科研平台推动着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在包头就地转化。(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向平实习生贾婷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