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节俭,在这个家庭成为习惯

洗菜水冲厕所、淘米水浇花、洗头水拖地、出门关灯拔电源、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这些习惯是通辽市科尔沁区嘉和汇景湾小区居民王香兰一家约定俗成的家庭行为规则。

记者在王香兰家中看到了三个储水桶,一个用于储存冲厕水,一个储存浇花水,还有一个用来储存拖地水。分类储水、二次利用的过程看似麻烦,但王香兰一家却表示,因为有储水习惯,在小区停水时他们也不慌不忙。

王香兰告诉记者,她老家在牧区,在她小时候,牧区条件不好,用水用电吃饭都不容易,日子过得比较节俭,参加工作后来到市里,节俭的习惯也延续到现在。王香兰认为蒙古族对大自然有天然的敬畏,在与大自然共处的过程中形成了珍惜资源的优良传统,牛粪当燃料、保护水源清洁、吃肉时把带肉的骨头用刀子刮了又刮,吃得干干净净等。她从父辈那里传承这种生活习惯和理念,也将这些好习惯教给了孩子。

王香兰的儿子昊澍琪今年16岁,在家庭的影响下,他也从小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傍晚6点钟,昊澍琪需要在妈妈下班回家之前焖好米饭,洗好菜。煮米量是经过长时间验证的,全家人吃完正好剩多半碗,第二天可以煮粥,他淘过米之后,很自然的走到客厅将淘米水浇在花盆里,洗菜水被他倒在了厨房的储水桶中。

“从小在家里、学校或者电视媒体上,都会给我们传达水资源很宝贵,我们应该节约用水这个理念,我家人是属于落实的比较好的,我在这种氛围中也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比如我碗里不剩一粒饭,出门一定会拔掉不使用的电器电源,洗碗不会一直开着水龙头,我会在盆里接水洗碗,洗澡也不会一直开着,听水哗啦啦的流我甚至会有一种‘罪恶感’。生活中浪费的现象太多了,其实大家只要有节约的意识,就能避免很多浪费现象,每个人改变一点点,世界就能有很大改变。”昊澍琪说。

“一年下来具体能省下多少水、多少电、多少米我没细细算过,对大家来说,省下这点钱好像没什么,但其实日积月累,也能省不少。还有就是这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会带给我们快乐和成就感,人是很渺小的,能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去保护我们的自然和地球也算干大事。”王香兰说,习惯就是不断重复的过程,过了“刻意”养成习惯的阶段,之后的节俭行为几乎就会成为一种本能。(记者 王利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