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第十五届草原读书月读书会|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马营寨

李文荣

贾东红

宋玉川

读者听得很认真

小记者提问

1月14日,《北方新报》第十五届草原读书月“读书会”第三场活动在樊登书店呼和浩特维多利喜悦汇店举行,自治区4位文化名人与40多位读者以及“新报小记者”,面对面畅谈如何读书,如何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如何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增长知识。

读书唤醒沉睡的心灵

呼和浩特阴山书院院长马营寨作为特邀嘉宾为本次“读书会”做主持。

马营寨说:“读书是一场与心灵的对话,会影响人的一辈子,读书对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曾记得小时候,寒夜中外面下着大雪,她在家人陪伴下读一本书,书开启了另外一个世界,倍感温暖。

当今,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其经典的学习如何与孩子们的心灵能够契合,是作传统文化教学的人需要深度思考的。

她说,儒释道的思想,其实最终会回归到内在与心灵。《论语》中孔子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可见,人心浮躁是任何时代都有的现象。当今,家长要求孩子学东西大都是为了展示给人看,学钢琴只是为了考级,鲜少注重弹琴表达的是音乐和心灵进行的对话。“古之学者为己”值得我们学习,古人是“美其身”,不是做给外人看。

马营寨觉得,读书要从兴趣出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亦是此意。如果孩子们有兴趣,就如种子一样,家长要做的只是唤醒它,读书的种子就会发芽。“当领孩子到书店的时候,你们无需担心,他们会找自己喜欢的书去看。”马营寨说,一周中至少有半天时间应该带孩子到书店,享受读书的乐趣,接触传统文化经典。正如孟子所说,“人人皆可为尧舜。”因为人的内心本身是有光明与力量的,而书是用来唤醒心灵的,当孩子被唤醒后,他不仅能温暖自己,还可以照亮别人。

何为国学?

内蒙古国学研究会会长李文荣介绍说,季羡林先生说,东西南北凡吾中华域内之学,皆可称为“国学”。关于国学的概念争议很多,国学不等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李文荣说,国学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指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学术,狭义指中国古代学说,代表有先秦诸子百家思想和学说。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由3个组成部分,即儒家、道家、释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脉,四大文明古国中,现存的唯有中华文化没有断绝,说明中国的文化根基非常深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浩如烟海,如何从中阅读学习,如何继承发展呢?李文荣说,阅读和研究经典者应该配合对历史的了解和学习,因为每一部经典的诞生都离不开其创作的历史,了解了当时的社会,方可深入了解著作的思想。如儒家思想,其创立及发展适应了历史和社会,但在今日从适用上来看,有其局限性,因此,学习亦要辨证地看,留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后,李文荣对现场青少年说:“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自信,我想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民族自信更重要,我们要有远大的理想,在如何传承我们的文化,如何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的文化上下功夫。当然,大家也要学习全世界的先进文化,具备全球视野,才能更好地创新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一个拥有自己文化的民族才是自信的、强大的。”

要重视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当天的活动现场,一位“新报小记者”的家长提问道:“读书要读经典,那如何才能从浩瀚的书海中找到与我们内心契合的作品呢?”

内蒙古国学研究会研究员贾东红说,中国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传统文化优秀经典,经过上千年的传承,有关“儒释道”的文化内涵已经深深植根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内心。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命脉。

贾东红觉得,优秀的文化经典蕴含着深厚的智慧,对一个人的心灵、性格、成长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值得用一生去阅读。不同的人生年龄时期,阅读的经典也应有所不同。他建议,一个人,少时学做人,当读蒙学经典;青年时期开创事业,当读儒学思想,如《大学》里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年后,恰是事业有成,人生阅历丰富时,方可接触“道”、“释”思想,“养”坦然处之的心态,“长”厚德之胸怀,进而汲取智慧,升华人生的境界。

贾东红说,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因为以儒家思想为例,它一度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它的诞生在当时的社会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但也有不再适合当代的内容。他推荐大家阅读《论语》《大学》《中庸》《春秋》等儒家经典,以及道家的《道德经》。贾东红说,《道德经》蕴含着更深刻的智慧,其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近道。”的内容,以水性特点喻君子之德,喻道之精妙。释家里大量的经典适合有一定人生阅历后阅读,其含藏的智慧亦非是人们所想象的,盲读更是易走入误区。

用优秀传统文化丰盈青少年心灵

“读书会”接近尾声时,现场读者和“新报小记者”开始自发提问。内蒙古启智文化研究院院长宋玉川从心智学角度谈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对教育的意义。

宋玉川说,在心智学研究的案例当中,对两个7岁的双胞胎兄弟进行了跟踪观察:在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教育模式中,试图改变和熏习两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结果表明,后天环境以及知识的学习可以养成一定的习惯,但是对个体的天性、爱好却无法撼动。这在心智学看来,每个人精神的、内在的自己都是与生俱来的,都含藏着独特的智慧。如何打开或者扩展其智慧的密码,从中汲智明德,需要有人多层视角下的解读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杜甫的《望岳》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一首扩展人视角的诗。宋玉川说,文化意义的解读一般说,泰山怎么样?齐鲁大地上没有尽头,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集其中,山的南北阴阳分割,晨昏迥然不同。望着层层云,心胸荡漾,睁眼望归鸟回旋入山,眼角要裂开一样。要登高峰方可俯瞰,群山方觉渺小。

而从心智学的视角看,这是一首超越了文化境的诗,诗人先把泰山人格化,“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的泰山有多大?是汇集天地之灵气,阴阳为界,如此之泰山,是现实境中没有的,是诗人内在智慧境界的一种表达。后面“生层云”“入归鸟”即都是在智慧境界中完成的,如何升到更高的境界,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呢?打开你的心胸,开阔自己的眼界,以容纳天地之气方可做到。只有在那个不同的境界中,诗人才可以如诗中所说那样站在绝顶高处,俯瞰众山小。诗歌的学习可以丰盈青少年的心灵,体味智慧的境界,可以打开心量,叩击智慧的大门。(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郝少英实习生常 煜冯子燕讷依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