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力搏尔式摔跤是蒙古部族保留至今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阿拉善乌日斯那达慕盛会上男儿三技(射箭、摔跤、赛马)之一。
沙力搏尔式摔跤是当今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摔跤项目,其依据可以从诸多文献、文物中看到。1975年出土于湖北省江陵凤凰山的秦代(公元前221-206年)木篦上的漆画角抵图;1958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的匈奴铜饰牌上的角力图像;特别是自六世纪以来口述传承的江格尔史诗三十多个章节中都有关于沙力搏尔的记载。在阿拉善地区,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经济发展、环境、毗邻地区影响,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拉善沙力搏尔式摔跤。
沙力搏尔摔跤技艺中的砍铲、膝折、抓领等动作,是模仿公驼争斗动作而命名。参赛人数必须是2的乘方数,不受年龄、场地、时间、服装、体重、种族的限制,一跤定胜负。竞赛时赤足穿特制的短裤或用缰绳、蒙古袍腰带等系在腰部和大腿部,从赛场两角迎面而上,分别抓好对方短裤指定把位后开始进行。沙力搏尔摔跤在内蒙古阿拉善和新疆、青海、甘肃的部分蒙古族聚居区广为盛行。
沙力搏尔摔跤有几个特点:一是沙力搏尔式摔跤是最原始的摔跤形式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在沙滩上进行的摔跤项目;二是沙力搏尔式摔跤表现出了和谐、和平的一面,因为它不像其他摔跤形式需要抢抓,而是在双方抓好固定抓把后方可开始,所以它有较强的观赏性,对身体无伤害,服饰材料由丝绸、皮革或是毛毡制作而成;三是沙力搏尔式摔跤从出场仪式、运动员服饰、称号标志物、裁判服饰等各方面都具有显著特点,包含了更多的文化韵味。
值得一提的是,沙力搏尔摔跤的服饰有沙力搏尔(短裤)、切吉木格(摔跤坎肩)、贝特格(摔跤穿的袜子)、布日呼勒(盖头)。跤服的颜色一般为蓝色和红色。盖头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绸缎制作而成,蓝色代表天空,红色代表太阳,黄色代表大地。比赛前,跤手遮着盖头出场,当裁判员掀开盖头时,跤手们才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谁。此外,沙力搏尔摔跤的特点是互相双手抓好短裤外侧连接的绸带跤绳把位,以推、拉、挡、压为主要比赛手段,不分体重级别,一跤定胜负。
沙力搏尔式摔跤流传了上千年,有关它的起源、规则、仪式、技巧、服装、判罚等内容,代代传承。随着蒙古族生活方式的变迁,这一遗产的文化内涵逐渐被忽视,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影响逐渐消失,使得这些民间的文化体育项目难以维系,加上后继无人,该项目濒临失传。值得欣慰的是,沙力搏尔式摔跤已成为阿拉善“那达慕”“祭敖包”等大型活动表演及参赛的主要项目之一。
2008年,沙力搏尔式摔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项目。2009年9月,阿左旗在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名城名乡”活动中被命名为“沙力博尔之乡”。2015年,沙力博尔式摔跤成为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之一。
闫琛琛 采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