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阿拉善盟:生态沙产业走上共赢之路

4月的阿拉善草长莺飞,绿意萌生。走进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沙林呼都格嘎查梭梭林基地,登高远望,只见返青的数万亩人工种植梭梭林茂密地铺向远方,在阳光下随风摇曳,甚是壮观。“在沙漠里种梭梭林嫁接肉苁蓉,这可是我们致富的钱匣子,每年卖苁蓉的收入就达几十万元。现在,全苏木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梭梭,最多的有几千亩。”正在梭梭林旁种植梭梭苗的牧民谢军仁说。“4月份是种梭梭最好的季节,这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忙着种植!”

谢军仁以前一直以放牧为主业,由于沙漠草场干旱缺水逐年退化,每年羊出栏赚来的钱,除了购买草料和补贴家用,也就赚个温饱。退牧后,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指导下,他开始种梭梭林嫁接肉苁蓉,经过不断发展,目前他和12户农牧民成立了板滩井苁蓉专业合作社,近两年合作社年纯收入能有100多万元,每年每户社员除卖原材料外,还能从合作社分红2万元。“过去我们这里沙漠多、植被少,风沙也特别大,通过种梭梭发展沙产业,这些年嘎查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植被多了、环境美了,风沙少了,多年不见的绿色植被也返青了。”谢军仁说。

种植梭梭林嫁接肉苁蓉发展生态沙生新产业,是阿拉善盟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盟情发展绿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举措。近年来,阿拉善盟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推进绿化进程和生态建设步伐,依托以梭梭林等丰富的沙生植物资源,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因地制宜着力培育肉苁蓉、锁阳、沙地葡萄、文冠果等为主的特色沙产业,实现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赢。

为了鼓励牧民积极发展生态沙产业,阿拉善盟出台鼓励农牧民种植梭梭林和发展沙产业优惠政策,确定梭梭种植户给予适当奖励性补贴,并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实行沙产业片负责制。通过政策扶持,启动了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黑果枸杞“三个百万亩”林沙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形成了肉苁蓉、锁阳、黑果枸杞、沙地葡萄等多个沙产业基地。如今,阿拉善“肉苁蓉”、“阿拉善锁阳”被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地理标志著名商标。阿拉善盟也被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肉苁蓉之乡”称号。

为使生态沙生产业形成产业化,阿拉善盟以“沙地绿起来、企业强起来、牧民富起来”为目标,依托肉苁蓉、锁阳等沙草充足的原料资源,先后培育和引进了48家企业投资沙产业,大力实施“企业+基地+科研+合作社+农牧民”的产业化模式发展沙产业,不仅有效保障和稳定了农牧民发展沙产业的收入,提高了沙产业深加工的附加值,更构筑起了沙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目前,已完成梭梭人工林种植508.3万亩,接种肉苁蓉76.2万亩,年产肉苁蓉1500吨;接种锁阳24万亩,年产锁阳2000吨以上;围封保护黑果枸杞8.8万亩;种植黑果枸杞、沙漠葡萄等精品林果业7.6万亩;形成了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加工转化率达到68%。林沙产业年产值达32.6亿元。

蓬勃发展的生态沙产业如今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钱袋子。阿拉善通过“公司+基地+科研+合作社+农牧户”的模式直接和间接从事生态沙生产业的农牧民约2万人,人均年收入3到5万元,部分牧户达到10至30万元。实现了“沙漠增绿、产业增值、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可持续发展。

据阿拉善盟林草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竞军介绍,今年阿拉善盟在生态沙产业发展上,将林沙产业作为引领乡村振兴、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主要抓手,年内要推进梭梭肉苁蓉、白刺锁阳等百万亩产业基地建设,围封复壮天然白刺林8.3万亩,围封天然梭梭林12.7万亩,围封天然黑果枸杞3万亩,人工种植梭梭42.1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28万亩,人工接种锁阳4.52万亩,精品林果种植0.475万亩。让农牧民通过绿色生态沙产业发展实现治沙致富双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