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商业 >

大爱无疆志愿有情——内蒙古广大志愿者汇聚力量驰援额济纳

志愿服务精神,是永不褪色的旗帜。志愿服务者的身影,总在最危险的时刻出现,总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出现。

连日来,额济纳旗的疫情牵动全区人民的心,成千上万的志愿者自愿参与。他们不分职业、不计得失,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抗疫防疫;或捐钱、捐物,或制作振奋人心的音频视频、创作抗疫文艺节目,以多种方式参与抗疫战斗。

形式不同,目标一致。就是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奏响一曲昂扬向上、气势磅礴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抗疫战歌。

抗疫战场 党员先上

疫情暴发,自治区文明办等七部门联合发出倡议,号召全区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迅速行动,科学有序做服务,筑牢疫情群防群控、群策群治的坚实防线,为遏制疫情传播扩散贡献志愿力量。

危险的地方就是共产党员战斗的地方。“我是共产党员,搭建帐篷,我先来!”“我是共产党员,夜间值守我先上!”很多志愿者就是共产党员,他们中,有医护人员、公安民警、消防指战员等,他们发扬连续作战精神,积极投身融入到抗疫战斗中,汇聚起疫情防控的强大力量。

“火焰蓝”换成防护服,共产党员初心不改。疫情暴发以来,阿拉善盟消防救援支队先后抽调党员30名,分两批驰援额济纳。如果没有这场疫情,消防指战员呼和牧仁和刘克就离开阿拉善,调回家乡的消防部门去工作了,可是面对突然来临的疫情,他们毅然决然地奔赴一线参与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我们要在调走之前,站好这最后一班岗,守护我们的‘第二故乡’!”向组织递交的请战书上,他们字句铿锵。

10月26日,包头市公安局第一时间响应自治区公安厅、包头市委和政府号召,紧急抽调50名精干警力,组成疫情防控突击队,星夜驰援额济纳。他们中,或是共产党员,或是预备党员,或是入党积极分子,在战“疫”关键时刻,展现出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和人民警察的忠诚担当。

“你见过因为长时间戴口罩,满是压痕的脸吗?你见过因为睡眠不够,在小区路边躺椅熟睡的他吗?你见过通宵达旦奋战在一线的党员身影吗?”近日,一条《突然泪目!阿右旗白衣天使在额济纳》视频刷爆朋友圈。从绿码到黄码再到红码,阿拉善盟阿右旗21位“白衣天使”出征额济纳旗,其中6名为共产党员。在最危险的地方,党员们诠释着他们的使命与担当,让数万群众纷纷为他们点赞。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有党旗的地方,就让人感到温暖和安全。我们要用行动为人民服务。”紫丁香之爱创始人、有着28年党龄的志愿者魏刚说。

还有无数党员服务在前线、后方,还有无数党员在闻令集结、投身防控一线……抗疫之战,他们永不退缩,用忠诚和担当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专业团队 科学防控

“疫情防控,不仅要科学有序,更要有专业团队齐心协力,这些医疗服务队志愿者贡献了专业力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团委副书记娜日娜介绍。

面对疫情,他们白衣为甲,逆风而行。“零点接到通知,我们1点就完成了志愿队伍组建,我们要用专业的技术,为抗疫作贡献。”赤峰市敖汉旗医院志愿者刘亚欣说。

10月27日凌晨,接到上级主管部门支援阿拉善盟核酸采集任务的通知后,赤峰市、旗县区两级疾控中心迅速响应,紧急抽调素质过硬、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志愿队连夜集结。27日上午,赤峰市支援额济纳抗疫疾控、监督、医疗队,共计261名医护人员从玉龙机场出发,奔赴阿拉善盟抗疫一线。

10月18日以来,巴彦淖尔市组织5支共183人医疗卫生队伍赴额济纳旗开展支援工作。首支医疗队队长、巴彦淖尔市医院院长助理赵连和介绍,开展支援工作以来,核酸检验队伍24小时机器不停、人员两班倒,截至10月25日下午,不到一周的时间,方舱实验室已经完成超8000管试剂的单采、混采检测任务。工作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实验室里忙碌,非常辛苦,但没有一个人说苦喊累。大家说,这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分内事儿,我们是来支援、来打仗的,不吃苦怎么能打赢呢!

连日来,越来越多的卫生健康志愿者团队不断加入,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积极投身抗疫防疫前线。

人民力量 齐心抗疫

22罐驼奶、2箱方便面、一箱冰红茶、一箱矿泉水……这仅仅是一些物资吗?不,这是牧民群众的一份爱心和暖意。

这是阿拉善盟阿右旗塔木素布拉格苏木布日德嘎查牧民巴图苏和给抗疫工作人员送来的暖心餐。

巴图苏和通过微信公众号得知,塔木素布拉格苏木参与抗疫的工作人员,24小时坚守在萧瑟广袤的戈壁,每天仅以方便面补充体力,巴图苏和就冒着凛冽寒风送来了暖心的慰问。

“我以前是贫困户,政府给了我那么多帮助,让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现在国家有了困难,我也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要捐一只羊。”

“我想捐一头牛和一峰骆驼。”额济纳旗牧民温苏木豪斯巴依尔用行动支持抗疫。

“我想捐赠30只羊,给医务人员提供点肉。他们那么累,寒冷的时候给个温暖。希望苏木的领导给我想个办法,帮我把羊从牧场拉过来。”牧民温苏木乌达木说。

额济纳旗淳朴善良的农牧民还拿出家中的米面,为滞留在景区民宿的游客制作油饼、馒头等食物,安慰游客不安的心情,与他们共渡难关。

额济纳旗巴彦陶来苏木靠近胡杨林景区,疫情发生后有22名游客滞留在此。在景区经营小吃摊位的牧民斯琴高娃,在景区封闭后,把大油锅带回家,用酥油、驼峰油和面为滞留游客炸油饼。

“我们给远方的客人做一些热热乎乎地油饼子,让他们吃好喝好,让他们感觉和在家里一样。希望他们的孩子不要担心,我们跟他们一起,团结着呢!”斯琴高娃一边忙碌着炸油饼一边说,淳朴的笑容让人感到温暖。

滞留游客安国霞说:“今天,家人给我打电话,我跟他们说,当地牧民给我们送吃的,让我们感受到了温暖。在这里,我们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不想家。我们还唱歌来着,这里的牧民真的很热情。”

疫情终会过去,文明常驻心间。在这场群防群控的抗疫阻击战中,成千上万志愿者,用爱心凝聚力量,用真情温暖人心,唱响了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时代赞歌!(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赵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