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AI芯片、高算力平台,AR-HUD……在自动驾驶渐行渐近的趋势下,这些新技术在2021上海车展上受格外关注,而一些传统零部件显得有些黯然失色。
事实上,无论汽车如何变革,消费者对于汽车耐久性、舒适性、可靠性等各种性能指标需求并不会改变。比如,汽车座椅,从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起到可预见的未来,很难想象它会消失。
在2021国际汽车关键技术论坛上,博泽中国内饰系统产品副总裁钱滨分享了座椅将如何从“诺基亚”到“苹果”式蜕变?
■从功能到智能的跃迁
我们正在从技术时代向产品时代转型。在诺基亚被苹果取代的那几年,诺基亚的研发费用是苹果的4-5倍,可诺基亚又推出了什么好手机呢?
“老的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它在出厂时已经定死,后续不能学习。但苹果手机好比聪慧的人类,后期能够通过不断地学习、成长,变得更加智慧。”钱滨试图从智能手机的角度出发,描绘传统零部件该如何破界。
在钱滨看来,目前市场上的座椅,无论是从最初的2向发展到16向,甚至到30向,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封闭系统,即座舱硬件出厂后,功能已被定死。即使座椅从30向发展到50向,对于消费者而言,并不能带来更多的感知。
每个系统都有一个基石,但由于功能系统封闭,不能成长,因此,无论座椅公司有多少研发工程师,算出来预设的功能都会有限制。
不过,一旦让这个系统智能化以后,成为一个开放平台,就能打破边界,从一次性卖硬件转变为多次服务。博泽的目标是将现有产品升级到场景,不断地升级功能,持续向主机厂服务。
■未来座椅的破界
具体如何实现?先来看一个场景——面对未来智能座舱,座舱中所有座椅都能旋转和运动,这些都不是提前预设的功能,博泽为其提供硬件和智能算法。当主机厂或最终消费者使用手机上的App,就可以按照场景来设计自己需要的模式和功能。
整个座椅架构就如人类的关节、骨骼、眼睛和大脑。每个手指都能实现一个功能,动作快慢可调整。博泽的工作是打造机电一体化的“关节”,这个关节必须是智能的,包括PCB板、可运算、可功能化的机电一体化执行机构。在此基础上再打造一个座椅骨架体系,相当于人的骨骼,形成一个运动系统。再通过眼睛,即车内雷达系统来观测座舱内的变化,最后通过算法(大脑)来支持座椅行走方向。
据悉,不同于传统汽车上的直流电机,博泽通过无刷直流电机来解决整个过程的计算方式,即通过编码、解码的方式实现整个智能的可执行终端。
不久的将来,主机厂和消费者对智能座舱会提出越来越的要求,比如座椅要轻量化,并且可以自动判断,乘员是成年人还是儿童,是一只猫还是一只狗,将此计算交给程序,可以更快地上车,系统自动调整好角度和方向。
或许你会问,这是个具有创想的理念,但一旦出现问题怎么办,整个系统瘫痪怎么办?为了整个系统稳定性更好,博泽推荐了一种系统——线性系统,即每个系统独立,即使有一个点出现问题,整个架构不会出问题。此外,座椅空间需要灵活的变化,座椅左右或前后移动时,雷达能时刻检测到车内所有场景,让所有座椅之间互不干涉。
■开放模式解锁更多场景
“目前,传统汽车更多拥有的是预设功能,开发出的车型五年内基本不会出现大改变。”钱滨说道。
博泽为主机厂提供智能软硬件,一年或者几个月后主机厂想更改程序,只需要在App中设定不同场景,这个系统即可更新换代,灵活地实现各种功能。
此外,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座椅通常会调至舒适的斜躺模式(零重力模式),主要由于当重心足够低,人的脊柱受到压力越小的状况下,人越舒适,这个角度定义在128-145度之间。但当车前方识别到障碍物时,汽车会紧急刹车,这时执行机构会迅速将座椅从128-145度切换到正常的坐姿角度,确保乘员的安全。
博泽打造的软硬一体化系统架构,正重塑人们的出行方式。由于系统无限开放,汽车还可以识别驾驶员并在车窗上投影欢迎信息,乘客通过简单手势即可打开车门;可自动开启的免接触车门还能在车门开闭过程中,为乘客提供可靠的防碰撞安全保护。
■总结:
彼得·德鲁克曾经说:“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仍然用过去的逻辑做事。”对于一家已有113年历史的德国零部件企业而言,过去博泽只供座椅系统,不单卖电机和机构件。在汽车技术变革下,这样的模式或许不会让博泽轻易倒下,但起码不能走得更远。
如今,博泽正用开放的态度和逻辑,与主机厂和零部件企业建立一种良性的生态关系。一个可以输出自己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能力,又可以帮助其它玩家打造自己的汽车王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博泽正开启“第二曲线”创新,迎接全新的业务增长空间。(文/汽车之家 彭斐)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