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回溯到1995年,比亚迪宣告成立的那一天,不知道创始人王传福有没有想到,比亚迪有朝一日也将成为车企的一员。
时光走过2003年,当比亚迪宣布以2.69亿元人民币收购西安秦川汽车,正式进军汽车产业的那一天,也许在那时起,王传福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
2008年,伴随着奥运鼓声,比亚迪售出了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在燃油车轰鸣的年代,新能源汽车是绝对的“新鲜事物”。勇于尝鲜者寥寥,但一颗种子已经在比亚迪悄然生根。
跨过市场的疯狂与黯淡,经历新势力与海外品牌的围剿与厮杀。2021年5月19日,一辆汉EV缓缓驶下生产线,比亚迪的第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钥匙,交到了澳门赌王之子何猷君手中,比亚迪由此成为首个进入新能源汽车“百万辆俱乐部”的中国品牌。
从首辆到100万辆,比亚迪用时13年。
目前比亚迪在售的新能源车型接近20款,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愈发拥挤,但比亚迪的新能源之路越来越清晰。在下线仪式中,王传福表示比亚迪乘用车将进军欧洲市场,首站选在挪威。
比亚迪宣布,计划在年内向挪威交付1500台唐EV,首批100台已经下线,将于5月底发运,三季度交付当地消费者。一系列动作之下,比亚迪国际化战略持续提速。
100万辆意味着什么?
一路走来,比亚迪的“100万辆”包含了混动与纯电动两种新能源车型。而比亚迪的新能源之路,正是起源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
早在2008年,比亚迪销售的第1辆新能源汽车是比亚迪F3DM,这是全球最早一批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之一,在当时受众寥寥,但这却是比亚迪新能源之路的起点。
在此之上,比亚迪研发出了三代DM技术,最新一代的DM-i技术通过加入了P0端的BSG电机,补足了二代系统耗电量高和低电量下耗油高、动力弱的不足。
而在车型方面,比亚迪推出了“e系列”乃至“王朝系列”两类谱系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与纯电动车型。进入不同的市场,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
可以说,比亚迪的100万辆具有较高含金量,这是中国品牌首次达成这一成就,比亚迪坚持多年的新能源战略终于收获回报。
此次仪式上,比亚迪邀请新能源汽车第10万、20万…90万、100万位等10位车主代表,共同点亮了“1000000”数字的灯组。这种仪式的背后,是比亚迪用户运营中所体现出的用户思维。
在比亚迪的100万辆进程中,“迪粉”一直是一个忠诚度较高的群体。从2005年比亚迪第一款燃油车F3开卖,到比亚迪汉问世,最初为数不多的核心“迪粉”已经在2020年扩大至100万注册粉丝的规模。
有了技术、车型的不断推陈出新,有了用户群体的较高忠诚度,比亚迪的100万辆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在DM-i技术推出以后,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依然在增长当中。4月数据显示,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为25034辆,同比增长104.2%。
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00万辆,这100万辆背后凸显的,是比亚迪更大的成绩。
多年以来,比亚迪不仅仅在新能源整车销售表现较好,更重要的是培育了自己在新能源领域产业链的发展。
以电池为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通过CTP设计,把电池包壳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由传统设计方式的40-50%提升至60-80%,设计更新换代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在采用原有磷酸铁锂电池技术的优势下,能够较大地提升纯电动车的续航里程。电池技术的发展,让比亚迪在电池领域也拥有了更高的装机量。时至今日,比亚迪已经成为了全国第二大动力电池供应商。
在组织架构上,比亚迪将汽车半导体业务进行拆分。近期董事会还通过决议,同意将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并仍维持对比亚迪半导体的控制权。
在汽车电子领域,芯片是下一个制高点。未来的汽车设计,都将围绕着芯片进行整车研发。芯片的算力,也将直接决定着一辆车能力的上限。而在当下,汽车产业“缺芯少魂”现象突出。比亚迪增强自身半导体业务,也是力求掌握行业话语权,并突破自身乃至全行业的瓶颈,助推母公司继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芯片的相关技术也被比亚迪掌握。2018年,比亚迪就发布车规级IGBT标杆性产品比亚迪IGBT4.0,而下一代的碳化硅技术比亚迪也有涉足。产业链的布局完备,外加背后有研发能力做支撑。对于比亚迪来说,1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交付,只是起点。
拥抱变化 选择挪威
从2008年到2021年,整个汽车市场在变,比亚迪同样在变。从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从单车电子到如今的网联趋势,汽车市场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传福表示,电动车渗透率在今年3月已突破10%关口,其中深圳私人电动车渗透率更是连续3个月突破30%。“从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车的大势已定。”
在这样的市场变化下,新能源汽车将代替燃油车进入到千家万户,家庭需求的总量将超过从前占据主流的B端需求总量。毫无疑问,市场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
而从市场上的玩家来看,在过去,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对手,多为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例如北汽新能源、华泰新能源等品牌。而在取得了一定成绩后,比亚迪的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难度进一步加大。
随着2015年后造车新势力纷纷崛起,头部造车新势力在智能网联技术、用户运营与资本市场表现均有着较强的能力,同时,特斯拉在上海建厂以独资的方式进入国内,主打车型Model 3降价至25万元区间,开始大幅抢占中国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还类似于大众、通用等海外品牌也开始电动化转型,一大批车型接踵而至。几方混战,让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比亚迪在新能源市场的生存压力,相比于以前有着本质上的提升。
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一片红海的今天,想发掘出更多消费群体、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需要时间,而在这段时间内,为了找到更多的业务增长点,国际化或是比亚迪的不错路径。
在交出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答卷时,比亚迪带来了另一个消息。王传福宣布,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业务将正式布局欧洲市场,挪威将成为比亚迪进入欧洲乘用车市场的首站。
此前比亚迪曾经有过商用车出海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英国乃至欧洲市场,比亚迪的电动大巴在当地拥有着较高的占有率。而在澳大利亚,比亚迪的电动大巴更是占据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
商用车出海的成功,也让比亚迪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中国之外,欧洲是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成熟度较强。如果一个品牌能在欧洲得到发展,那么对于全球布局来说,是一个强大的助推器。
而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出海将首站选在挪威,和蔚来不谋而合。蔚来将挪威作为自身开拓海外市场的第一站,是经过深思熟虑。挪威是第一个电动车销量超过燃油车销量的国家。数据显示,2020年,挪威电动车销量为9.2万辆,整体汽车销量为14.14万辆,电动车渗透率达到65.1%。蔚来创始人李斌曾表示,“挪威是一个对电动车非常友好的国家,包括关税、使用环境等,挪威的体量规模也合适。”
所以,加快新能源乘用车国际化,挪威作为首选地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比亚迪也将借着国际化的浪潮,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发掘新能源乘用车的新增长点,助推销量继续攀升。或许第2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仪式的举办地,就不一定是中国工厂了。
写在最后:
比亚迪的口号一直很清晰——“新能源领导者”。从销量上来看,比亚迪已经率先过了100万辆的关口,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只不过,在实现阶段性成就后,比亚迪也面临更多挑战。在一场论坛中,比亚迪高层指出,电动化是“上半场”,而智能化则是“下半场”。但在智能化的赛道,相比于电动化的赛道更加拥挤,技术门槛也更高。这条赛道上充斥着有实力的新玩家,比如拥有互联网基因的小米、华为、苹果等公司,他们在智能化方面有先发优势与人才储备。
作为传统车企,比亚迪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在芯片、算法、人工智能等方面深度布局,才能拥有更多可能。(文/汽车之家 程功)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