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叶文畅 李存霞 赵娜)“十四冬”的脚步越来越近,如何借助这个平台使我区冰雪竞技、冰雪运动普及再上一个新台阶?如何凭借丰富的冰雪资源带动我区冰雪经济、冰雪文化进一步发展?近日,本报记者深入冰雪强省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探寻两省冰雪实践取得的成功经验。
气势恢弘的“双子塔”冰灯,极限飞球动感6D影院、世界最长极速冰滑梯。12月23日,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题乐园——第21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正式开园迎客,流光溢彩的冰景奇观,美轮美奂的冰雪乐园,吸引了数万名各地游客流连忘返。
近几年,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加快“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步伐,推动冰雪“冷资源”转变为旅游“热资源”,“白雪换白银”的成效初步显现。今年前三季度,黑龙江全省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收入2145.3亿元,同比增长19.6%; 2018-2019年吉林全省“冰雪季”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6.08%,实现旅游收入1698.08亿元,同比增长19.43%。冰雪旅游为两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成绩的取得,两省不约而同都归功于念好了“强”字诀。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处长韩路庆说,发展冰雪经济,政府要为企业做好强支撑,做好顶层设计。
黑龙江省政府2017年提出打造“冰雪旅游首选目的地、冰雪人才培养高地、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和冰雪赛事承办基地”,提出“到2022年,打造哈齐牡等三个以上冰雪装备产业园,建成全国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基地”等发展目标;吉林省2016年提出建设以“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冰雪文化”为核心的“3+X”冰雪全产业链,以此为核心,推出冰雪产业发展“十大工程”及重点任务清单。
政策强有力的支撑成为冰雪产业的“定海神针”,一系列政策为冰雪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企业发展有思路有方向,避免了盲目无序的发展和投资。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景区宣传部负责人孙泽旻有感而发:冰雪产业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发展同质化,在政府的引导下,企业可以融合更多业态,打造出一个个“强”品牌。
今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雪博会两大冰雪品牌首次实现品牌融合、强强联合,以“冰雪共融、欢乐同行”为共同主题,合力打造“太阳岛冰雪季”,实现冰景与雪景的互通共融。21个游乐区、20余个互动项目,在设计、创意、营销等方面创造了新的突破。孙泽旻介绍:“游客在冰雪大世界不仅可以玩冰赏雪,还可以欣赏到跨年夜演出、哈冰秀等特色演出,我们每年从俄罗斯和乌克兰邀请国家级演员来演出,还会举办冰雕赛事等,为游客带来多元化的体验。”
不断完善的冰雪旅游配套产业,让游客在一个景区即可享受戏冰雪、赏民俗、吃美食等“一站式”体验。
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党委副书记陈洪光说:“乌拉街满族镇韩屯村凭借雾凇岛的冰雪资源优势,打造满族餐饮、农家住宿和满族文化活动为主的冰雪旅游配套产业,景区运营企业也在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景区规划、拓展体验项目。”
“强”服务是提升冰雪产业品质的又一个抓手。2017年冬,媒体曝光了黑龙江省雪乡事件,对该省旅游形象造成了严重影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张丽娜说,黑龙江深刻认识到雪乡只是黑龙江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背后映射出的是全省旅游服务观念和消费现状的落差。痛定思痛,黑龙江于2018年11月创建了旅游投诉先赔付机制,建立了涉旅投诉先行赔付制度,在省各地市设立了50万至500万不等的旅游诚信基金,用于投诉先赔付,同时出台了《黑龙江省省级旅游诚信基金先行赔付管理办法》,重塑黑龙江诚信友善、安全放心的旅游形象。
冰雪为媒,文化为根。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对于冰雪经济的“强”特色有独到见解:“发展冰雪经济,一定要在特色上做文章,如果内蒙古只是单纯模仿哈尔滨,体量、规模肯定比不过。可是如果你们在阿尔山的冰雕、雪雕上打好精美牌;在气候相对暖和一些的乌兰察布做一个温润冰雪的品牌,那就特色鲜明令人记忆深刻了。内蒙古资源丰富,有森林、有草原,开发时就要融入草原冰雪、森林冰雪的理念,同时还要融入当地的民族文化,这样才能更具差异化。”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