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新春走基层】贺兰山下守矿人

巍峨的贺兰山,峰峦起伏。冬日里,静静的难见人影,但山东北麓的二道岭矿区却有一群人常年驻守在这里,守护矿山。他们,就是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天荣公司项目部的19名职工。1月10日,迎着新春的脚步,记者走进矿山,感受守矿人的责任担当。

天荣公司原是私人煤矿,后被国企神华乌海能源公司收购。作为乌海能源公司的后备接续矿井,这个矿资源储量达3.49亿吨,所储藏的煤种为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高精煤回收率和高机械强度的“三低六高”的优质无烟煤,称“太西煤”,经济价值极高。

32岁的姚伟伟是一名“老职工”,在这座矿山里,他已经守了14年。18岁从老家乌兰察布走出来,他就钻进了这座大山。记者疑惑他在这人烟罕至的地方怎么能待得住,他则说,习惯了。妻子和孩子在老家,他每隔一个多月会回去住几天,但很快就回来了。家人多次让他辞职,但他却舍不得离开这里,他喜欢大山空旷且与世隔绝的感觉。“而且,要是我走了,估计没人来接班,现在的年轻人都耐不住寂寞。”

矿区地形复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巡查,看护好公司的设备和防止煤矿被盗采。山上山下转一圈下来,要花费一两个小时,颇费体力。但最后站在山顶四处远望的场景是他最为喜欢的。“现在冬天风景不太好,要是夏秋时节,山里美得很,能看到狐狸、岩羊等好多动物。”

在蜿蜒的山路上向前走两三公里,就看到一间砖房伫立在路旁,这是天荣项目部2号主井值班室。这个房子四面都有窗户,却没有一扇窗挂窗帘。每天在这里值班的任俊军笑着说:“这样能看得清楚,随时了解外面的情况。”

任俊军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干了12年。平时,这个小屋里就他一个人,这里既是值班室,也是他休息生活的地方。一部连接调度室的座机、一台矿山监控电脑、一个手电筒、一张木桌、一张旧床,一副锅碗瓢盆便是这里的全部家当。

“1月10日,主井井口、开闭站、副井、库房、设备大院等地点情况一切正常。备注:上午10:30,项目部2辆轿车进入矿区,10:55驶离。”每巡查完一次,他都会一笔一画地填写《项目部井口值班记录表》。值班室外停放的一辆摩托车是他连接矿区与外面的交通工具。生活所需的柴米油盐和饮用水都靠骑摩托车从附近的镇上驮来。“出山一趟买的东西够用一个星期。”

项目部负责人徐创云说,在这里坚守的19名职工来自甘肃、宁夏、乌兰察布、乌海、阿拉善盟等多个省区盟市。这些职工中,家离得最近的也有40多公里,远得好几百公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不能时常回家,很多人连续多年春节也是在这里过的。

天荣项目部党支部书记范燕在这里坚守了14年,她家在距离这里120公里的乌海市,由于回家少,孩子只好由丈夫和双方老人带大。“我在这主要是跑手续,忙起来十天半个月也回不了一次家。”她苦笑着说。

收购10余年来,该矿一直作为储备矿井做着准备工作。目前,正在办理240万吨/年煤矿、配套洗煤厂和瓦斯发电厂等各项手续。职工们坚信,这片沉睡的宝藏很快就会被唤醒,这里很快就会热闹起来。当矿井建成投产后,这个“金疙瘩”将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于海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