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抗疫英雄赞】“也许,明天能回家”

2月14日一大早,记者终于在土右旗苏波盖乡政府门前截住了郭刚。只见他面戴口罩、个子不高、身穿一件黑色单夹克,还没来得及拉住拉链。

郭刚是苏波盖乡党委副书记,也是当地有名的“大忙人”。还没等记者开始介绍来意,他的手机就响了,“哪知道天气一下子就变得这么冷,冻得我一晚上没睡成,今晚得回家换件厚衣裳,顺便给我做顿搁锅面。”郭刚在电话里对妻子说。

“回来呀?”妻子岳美枝在电话那头惊讶地问道:“二十几天不回家,你还省得回来一次了?”妻子抱怨着,“那我就让闺女把小外孙领回去后你再回来。”

妻子心疼有家难回的丈夫,又气郭刚一回来,小外孙就得“避嫌”回自己家。来自家人心疼的嫌弃让郭刚感到暖暖的无奈:“20几天没见小外孙了,特别想,但又不能见。”

通话结束后,郭书记非得让记者坐他的车,原以为是盛情难却,一路走来才知道,没有土右旗疫情防控指挥部颁发的通行证,任何车辆是无法在各个乡村通行的。可是,车内杂乱无章地堆满了消毒液、口罩、方便面、火腿肠等多种物品,记者只好刨开一道缝隙,挤了进去。

“实在不好意思,这是给执勤点查岗的同伴们带的,他们急需这些物品。”说罢,记者和这些防疫物资一起被“运送”到庙营子村。

“哎呀呀,郭书记你咋又来了。”庙营子村党支部书记丁雷锋一见到郭刚就说:“刚接完你的电话,我就在对讲机里把你叮嘱的那几件事作了布置,一放下对讲机你倒又跑过来了。”“我们吃的管够,军大衣挺扛风,火炉子有炭了,包村干部吃饭的问题解决了,今天没有出入村的人员,大喇叭里滚动播放着防疫新闻,党员志愿者们早上7:30就上岗了,村民们的米、面、油、菜、药每天都按时定点送……你能不能少跑点儿?穿这么少,冻感冒呀。”说着,丁雷锋脱下棉袄,披在了郭书记身上。

“我不亲自来咋能知道你们做得怎么样?这还嫌弃我来得太多了?”郭书记边打趣边说:“乡里让把对讲机的频率全部调成统一的,我怕你们不会弄,就来指导指导,还有就是村民们的捐款、捐物一定要用到实处,千万不能让老百姓失望。”

大约安顿了20分钟的工作事宜,郭书记就启程到下一个村。“能把你近期所做的工作介绍一下吗?”记者在车里问。

“从1月26日至今,我每天要发放300个口罩,累计发了5500多个,共分发酒精300多斤、消毒液6吨、方便面、火腿肠、榨菜等21000多件,还筹集帐篷18顶、床褥15套、军大衣140件……”郭刚如数家珍地介绍着,“疫情防控以来,我们乡共设立了25个防控点,建立了22支党员战斗队、3支党员突击队和一个党员尖刀班,共收到党员自愿多交的党费86897元,捐献物资10多万元。”

“郭书记,你在哪里?苏波盖村急需1个折叠床;二座茅庵村急需2套被褥;朱麻营子村急需84消毒液,收到请回复。”

“收到,在三眼井村了,我协调一下马上就送过去,你们再想办法弄点电褥子,天气太冷,不能把值夜班的同志冻坏了。”对讲机这头的郭书记迅速回复。

日落西山,天色变暗,在家死等郭刚回来的妻子来了电话,“怎么还不回来?做下一锅面也快黏糊了。”

“回不去了,你们吃哇。”郭刚挂了电话后又直奔东老藏村。

“现在是晚上8:30了,你还不吃饭?不回家换衣服了?”记者问。

“不了,东老藏村有位80岁的老党员张来生,他志愿当疫情防控宣传员,劝阻了80多人外出,我得去看望看望老前辈啊。”郭书记回答。

这天,郭书记又没回家,他依然穿着那件单夹克在滴水成冰的寒夜里忙碌着。

他说:“也许,明天能回家。”(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向平 实习生 赵丹)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