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闭环式管理”如何严防境外输入?呼和浩特交出标准答案

“有一名发热旅客,请派救护车!”

“请派救护车、牵导车马上到急救口。”

“收到!即刻派救护车进入机场。”

呼和浩特“首都机场经停呼和浩特国际航班处置工作现场指挥部” (以下简称现场指挥部)内,几乎每隔几分钟就会传来调度的请求和指令。对讲机的另一端,由国外回中国的旅客正紧张有序地进行发热疫情筛查检测。

现场指挥部一个个大屏幕上显示着接机的各项流程

3月29日14时20分,从伦敦飞往北京的CA938航班分流到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预计入境316人。走进现场指挥部,齐整摆放的显示器上航班降落前的消杀准备、旅客乘坐摆渡车来到检疫区检查、转运出港的画面不一而足。“从舱门到隔离点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无缝衔接的工作流程,尽收眼底。

“点对点”“手接手”实现移交转运闭环

“从23日凌晨起,国外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始发客运航班均须从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上海浦东、济南、青岛、南京、沈阳、大连、郑州、西安12个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而早在3月20日,作为内蒙古入境点的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已经承担起保障分流国际航班的处置任务。

乘客走下摆渡车

“旅客下机以后在这个地方等候,之后就到流调区进行流调,现在有35个流调区,35名旅客可以同时流调。”大屏幕上,CA938航班的入境旅客正在井井有条地通关。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副厅长栗秉生在屏幕前向记者讲解:“假如有发热旅客,我们有另外一条应急通道,他们直接就坐上负压救护车,被送到指定医院。其余旅客则通过乘坐摆渡车来到‘方舱’,也就是检疫区,做完检测就可以拿着行李上大巴车,送到指定酒店。”

从口岸入境检疫开始,通过登临检疫、“三查、三排、一转运”等措施,呼和浩特海关与呼和浩特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指定医院、指定隔离酒店形成“点对点”“手接手”移交转运闭环机制。针对有症状人员采取隔离排查处置,对密切接触者以及无症状但具有流行病学异议的人员采取隔离医学观察,而且要进行核酸检测,形成了整体的全流程闭环式管理。

救护车驶入停机坪接发热旅客

“入境人员从下飞机,直接进入到专用车辆,再经过专用车辆被送到定点医院和定点酒店。隔离人员、酒店服务人员等全部封闭管理,不会和外界有任何接触,所有工作人员都在全力以赴保障这项工作,这一点市民可以完全放心。”呼和浩特市副市长、指挥部副总指挥徐睿霞说。

一声令下,“前方集结地”高效出动

下午两点左右,在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前方集结地指挥部,整齐停放着负压救护车和大巴车。工作人员早已到达现场,穿起防护服,随时等待“出征”调令。温志海是救护车指挥员,也是发热旅客的“摆渡人”。收到对讲机的指令后,他们将驾驶负压救护车将旅客接上,首先送到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进行医学检测和专家会诊,如果检测为确诊或疑似病例,则再将其送到内蒙古第四医院隔离治疗。

工作人员为医护工作者穿上隔离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运送发热旅客的任务主要由14辆负压救护车来承担,温志海介绍道:“负压救护车的原理是外面的压力要大于车内的压力,所以空气在自由流动时只能由车外流向车内,车内的空气要经过消毒过滤才能排出,因此可以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车上,两个人!”

“流调环节发现需要转运旅客,请提前安排好救护车在应急通道做好准备。”对讲机再次传来信息,前方集结地总指挥兰毅马上调度负压救护车进入机场停机坪。随着旅客通关程序的不断推进,前方集结地也在有序地安排大巴车入场等候。

救护车驶出停机坪

车辆调度快速有序、旅客通关安全高效。在流畅的“闭环”背后,指挥部首先在开展工作前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演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此外,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也是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效率的“秘密武器”。兰毅介绍道:“我们接第一个航班时总共用了13个小时,虽然当时在全国也是最快的。但从第二个航班开始我们就有经验了,用了大概7个小时。到现在300人的航班仅用4到5个小时。”

通过增加人力、搭建“方舱”检疫站、科学指挥调度,呼和浩特市分流国际航班处置工作在高效运转。在前方集结地,记者看到车辆来来往往有序运送着旅客,提前做好准备、入场等候、出发、返回,运送车辆形成循环,“车等人”,不误时。

定点场所有序对接,环环相扣

从机场出发,不同类型的旅客将被送往不同的目的地。记者来到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这里是发热旅客的第一站。一辆辆救护车径直开到发热门诊处,发热旅客首先要在这里接受筛查。

救护车将发热患者送至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

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李桂梅表示,“救护车第一时间把发热病人转运到我们医院,进行医学检测和专家会诊。筛查完以后有三个流向:确诊病人要转到内蒙古第四医院;对于发热、咳嗽等异常状况需住院治疗的留在我们医院进行救治;排除了疑似和确诊的人员转运至定点集中隔离场所进行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航班中的密切接触者则被送往定点隔离酒店。在赛罕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大厅内的公告板上详细记录着隔离人员的隔离进度及每日体温。赛罕区城管监察大队的张雄宝是综合服务组组长,他介绍,集中隔离人员从特定的大门进入,经过登记、测温后顺着隔离通道上到入住区,隔离期间全封闭管理。酒店服务人员穿着防护服提供服务,并且也有特定的活动区域,不能离开酒店,确保酒店的其他区域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傍晚7点40分左右,经过5个多小时,李桂梅的电话铃声响起。从电话那头她得知,当天飞抵呼和浩特的国际航班旅客已全部顺利对接。从国外旅客落地入仓到转运隔离再到分流安置,每一环的万无一失,保障了“闭环”的流畅运行。作为北京首都分流的“十二分之一”,呼和浩特正全力织密“空中国门”防护网,跑出骏马“加速度”。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