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医院的医护人员(资料图片)
小曹和护士长庞神辉合影留念
留学生写下的感谢信(资料图片)
4月4日,国际航班分流至呼和浩特的第一批入境人员隔离14天期满,回国的日本留学生小曹也在这一天返回家乡。在呼和浩特的最后一晚,他接受了记者的电话采访,讲述了自己难忘的内蒙古之行。
小曹是一名在日本留学的成都人,今年刚刚本科毕业,又考上了研究生,而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他的学业。3月下旬,在东京迟迟等不到学校复课的小曹决定回国。3月20日,小曹登上了回国的航班,原本打算在北京转机回成都,却被告知需先分流到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这让小曹很意外,以前他从未来过内蒙古。
离开日本前,小曹身体状况良好,飞机上他更是穿上了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口罩,做好全面防护。然而,在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测体温时,也许由于紧张和劳累,小曹体温达到了37.5度。于是,小曹被救护车送到内蒙古第四医院。小曹告诉记者,那个时候他特别紧张,这是自己生平第一次坐救护车。到医院的第一天,小曹一晚上都没睡着觉。
第二天一早,小曹的体温就正常了,又被转送至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进行隔离观察,在这里他度过了14天的单间隔离生活。小曹说,刚到医院医护人员们就给他安排好了一切生活用品,不断地安慰他要放松心情,不要有心理负担。体温和核酸检测结果都正常,小曹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小曹说,到内蒙古的第二天晚上,他8点就睡着了,直到第二天早上护士来病房抽血他才醒来,这一觉睡得真香。
在隔离期间,小曹受到了医护人员暖心关爱,除了一日三餐,护士还会给他送来各种小零食,陪他聊聊天。医护人员太累了,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小曹说,能自己动手做的事情他都会抢着做。虽然是第一次来内蒙古,但对这里的饮食小曹还挺适应。14天隔离期就要结束了,小曹马上要出院了,医护人员送了他一张送别小卡片,他很感动。他说自己会一直珍藏着这张卡片,作为特殊时期的一段特别的经历,小曹对内蒙古之行留下了深刻记忆,他说自己要感谢内蒙古,感谢所有辛苦付出的医护人员,希望疫情结束后,自己能再来内蒙古看一看。
据了解,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作为首府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从1月25日开始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医学留观人员。呼和浩特市地区第一例和第二例确诊患者都是由该院排查确认。3月20日,内蒙古启动首都机场部分国际航班分流到呼和浩特白塔国际机场工作,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又开始了接收境外回来的需要进行医学留观人员。
3月26日,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指挥部指定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为集中排查医疗机构,国际航班入境经停需进一步排查人员首先由该院接诊。如果是确诊患者送往内蒙古第四医院,疑似患者留在该院,普通发热人员送往其他医疗机构进行医学留观。
随着入境人员数量增加,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连夜布置已改造好的隔离病房和等待排查候诊区域。考虑到入境人员长时间坐飞机都很疲劳,医院又在候诊区设置45套等待排查周转床。候诊区还成立了护理服务队,配备护士10名,负责引领候诊人员做CT和其他项目的检查,同时照顾好候诊人员的就餐、饮水、物品安全、生活必需品等。
每一名入境发热人员,都要通过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医学排查。医护人员迅速接诊、检查、开单、抽血、对接。发热门诊将首诊信息通过内网发送至医院专家诊疗组,专家和医生进行问诊、初筛、完善病历,对完成各项检查后的发热人员,整理材料上报内蒙古新冠肺炎专家组进行进一步筛查。
截至目前,为应对本次疫情,呼和浩特市第二医院开设专家排查组、门诊、发热门诊、发热门诊候诊区、8个留观疑似患者病房、13批医护梯队,共有90名医生、145名护士、医辅医技人员32名进入隔离区。行政后勤、保卫消杀、药品器械、物业餐厅等全院人员各就各位、忠于职守、密切配合,有效保障了入境人员集中排查和隔离工作。(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查 娜)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