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种好“扶贫田”养好“扶贫鸡”

在和林县舍必崖乡西厂圪洞村,村委会办公室前机声隆隆。

“我们准备把平整出来的土地作为‘扶贫田’分给村里7个贫困户发展生产,种植甜玉米,每户又能增加7000多块钱。”村委会支部书记李月生告诉记者,疫情防控期间,村委会及早谋划翻耕、平整村前闲置的10亩集体土地。

当下,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各级扶贫干部正走村串户奔波着,在抗击疫情的同时,谋划着发展生产,琢磨着脱贫攻坚。

高质量脱贫的关键在于贫困户有稳定收入来源。

春风拂面,在大红城乡榆树沟村的内蒙古正业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内,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热火朝天繁忙景象。

公司流转榆树沟村土地,投资3.4亿元开发建设现代农牧业绿色发展综合示范项目,通过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等增加农户收入,也为周边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

“村里引进这个扶贫项目,我家的土地都流转了,领了3年的土地流转金近1万元,不用操心,脱贫有了保障。”大红城乡榆树沟村贫困户张盘女老人告诉记者说。

稳就业是帮助贫困户稳增收的重要一环。

塞北初春,草木还未吐露新芽,但在呼和浩特市塞外桃园生态发展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内,却是满眼绿色。

一间房、草夭子、十一号、黑石兔4个行政村和该公司签订了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协议书,公司用630万扶贫资金建设30座果蔬大棚,每年按照扶贫资金7.2%的利润分红,协议签订18年,惠及整村推进村的465名贫困人口。

这只是和林县依托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带动全县建档立卡享受政策1937户3393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一个缩影。

今年65岁的西厂圪洞村贫困户刘常微不仅可以分到1亩多的“扶贫田”,3月23日舍必崖乡党委副书记云雪冰又找上门与他对接海兰褐“扶贫鸡”的事儿。

“我会种好‘扶贫田’,再给我多弄点‘扶贫鸡’吧,60只?”刘常微试探着说。

“好,我看你行。”云雪冰答应了他的要求。

依托舍必崖乡菁禾专业合作社、正大集团,舍必崖乡26户贫困户得到扶贫鸡260只、扶贫猪18头、扶贫羊33只,每年增收至少在6000元以上。(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郑学良)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