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理清“帮”的思路,强化“扶”的举措,把握“精”的要求,做好“准”的文章,在稳定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的基础上,注重扶贫、扶志、扶智综合施策,扎实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产业联合、各方出力、抱团发展的“大扶贫”工作新格局。
扶户子开方子,送出“良药福”
坚持以“两不愁三保障”是否达标为依据,组织7支驻村工作队、9家“3+1”互助共建单位、36名包社干部走村入户开展摸底调查,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及致贫原因,确保“符合政策的一户不漏,不符政策的一户不评”,扣好精准脱贫“第一粒扣子”。牢牢把握问题导向,精准识别“把准脉”,精准决策“开对方”,精准施策“下稳药”,瞄准贫困群众致贫根源,分类落实“五个一批”帮扶举措,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持续做好“扶上马、送一程”脱贫后续巩固工作,在国家现行标准下,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户91人已全部脱贫,近两年来未新识别贫困户,切实做到了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扶项目铺路子,送出“增收福”
强化“大党建”意识和“一盘棋”思维,以“红色引擎·牧野初心”党建品牌为引领,将产业扶贫置于全镇产业发展大格局中,统筹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建立“集体经济互惠体”发展模式,组建巴音敖包嘎查农机服务队,实施前进村生猪育肥园集体经济项目,建成红旗村党员示范棚62栋,培育以巴音高勒嘎查矿泉水厂等重点项目为支撑的集体经济互惠体,建立困难群众与项目建设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户均有1项以上相对稳定的增收产业,推动“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有力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和贫困群众持续增收,2019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突破300万元,同比增长69.29%,真正让贫困群众“日子”越过越舒坦、“路子”越走越宽广。
扶联盟结对子,送出“互惠福”
推行“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致富能人+贫困户”的“五方联盟”利益联结机制,组建“皇香”生猪产业化联合体和乌审旗草原红牛产业化联合体,制定红安格斯种公牛和能繁母牛及进口红安格斯冻精补贴办法,引入“掌上牧场”认领农牧业APP,采取强村带弱村、大户拉小户、“书记+”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抱团发展“皇香”生猪、鄂尔多斯细毛羊、草原红牛等特色产业。2019年,为巴音敖包嘎查农机服务队、文贡塔拉合作社、尚布拉格合作社落实扶持资金95万元,带动贫困户21户44人。加强动态监测管理,由镇党委书记牵头,联合各嘎查村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成立初心小分队,带领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攀亲戚”“结对子”,定期走访、联系、谈心,倾听群众意见呼声,跟进解决具体困难,当好脱贫攻坚的“监督员”和“勤务员”。
扶技能富脑子,送出“本领福”
发挥好基层“学习讲堂”和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推送“学习三分钟”微课程,周期性组织镇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力量业务培训,常态化开展设施农业、生猪养殖、农机科技等技能培训,把每一位干部培养成为懂政策、懂业务、懂农村牧区的扶贫干部,带动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物质和精神“双脱贫”。对接联络全旗科技特派员,结合贫困群众个人需求和发展条件,开展“点单式”培训和“手把手”指导,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教室设到草原牧场,帮助贫困群众现学现干、边干边学,立竿见影提高培训效果。创建“红旗党建”特色品牌,谋划建设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基地,推动农牧业知识技能培训专业化,持续提高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培育一批掌握一技之长的“土专家”和沾满泥土气息的“田秀才”。
扶志向挣面子,送出“信心福”
大力挖掘宣传脱贫明星户、致富带头人、驻村实干家等先进典型,寻找“最美丽的脱贫人物”,讲述“最励志的脱贫故事”,树立“最出彩的脱贫事例”,策划“贫困户讲脱贫故事”系列活动,大张旗鼓宣扬“懒惰致贫可耻、勤劳致富光荣”的理念,先后选树“巾帼志愿者”乌仁其木格、“家贫志坚”额尔登朝克图、“嘎查典型”哈斯达来等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脱贫典型,教育引导困难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坚定“靠自己双手勤劳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着力营造争相脱贫、齐心致富、共奔小康的良好氛围。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发起嘎查村“健康日”主题活动,试点设立环境整治积分超市,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清扫、健康知识普及、便民义诊服务等健康活动,齐心描绘“村美、户美、人美、业美”的幸福乡村新景象。(雷扬)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