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只争朝夕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金灿灿的黄芪绿油油的苗

人间最美四月天,万物复苏春满园。进入4月份以来,包头市达茂旗石宝镇腮吾素村万亩绿油油的田地里,几台大型机械正在一垄一垄起挖黄芪苗,150多名村民紧跟在机械后面,整理根苗,准备栽种。

1.3万平方米的黄芪晾晒场内,去年起收回来的黄芪经过半年时间的晾晒,40多名村民正在抓紧时间对其修剪、扎捆、打包、搬运、装车,即将出售。

春天的腮吾素村,已是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达茂旗天创科技药业有限公司农场场长张月旺告诉记者:“这些打包好的黄芪共有1500吨,即将销往广东、吉林、天津等地,今年预计纯收入600多万元。”

腮吾素村位于达茂旗石宝镇西北部,气候干燥,土质肥沃,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昼夜温差较大,是黄芪种植的绝佳适宜区。

一直以来,腮吾素村的黄芪规模小、种植分散、成品黄芪的质量参差不齐,又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小打小闹”没有使当地村民致富,一部分村民失去了种植的信心。

2015年,随着天创药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进驻,沉寂的腮吾素村,一场围绕着“土地流转”,改变观念,谋划发展,防控风险,脱贫致富的思想大讨论在700多名村民中热烈展开。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民说:“穷的根子就是观念落后,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想法,悟出了土地流转的意义,现在我们彻底脱贫了。”

很快,天创药业有限公司就以每亩200元的价格与村民签订了5700亩水浇地的流转合同,又投资3000余万元购置大型拖拉机、播种机、起收机、切片机等设备,建起了1万平方米的仓储车间,1.3万平方米的大型晾晒场和500平方米的切片、包装流水车间,并与村民签订了“优先用工”合同。

与此同时,村党支部全力构建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三位一体利益联结机制也正式启动运营。

“过去,我们村是有名的贫困村,人多地少,剩余劳力多,且大部分是老弱病残的人,不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很难实现脱贫,更谈不上致富。”村党支部书记栗天喜介绍说。

的确,要想脱贫致富,土地必须流转,但流转后的剩余劳力反而增多了,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推动建立贫困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和广大群众种植黄芪,村两委和企业通过投资性分红、免费发放黄芪种苗、吸纳劳动力、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等多种帮扶办法,切实解决了全体村民的就业难题,同时还辐射带动了周边30多个自然村。

“公司每年从4月份开始起苗移栽,6月份拔草除草,10月份起收黄芪粗加工,次年2月份修剪黄芪、打包,工期大约10个月,这期间用工需求量非常大,平均每天不低于50人,忙的时候能达到300人。”天创科技药业有限公司农场场长张月旺介绍说,这里种出来的黄芪品相好,药效强,甲苷和多糖成分的含量超过国家标准4倍以上,销路不成问题。

看到腮吾素村的黄芪产业风生水起,周边30多个自然村也将部分土地流转了过来。目前,流转给天创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的土地,从2015年的5700亩扩展到现在的1万亩。今年,随着黄芪种植面积的成倍增长,企业又投资100万元扩建晾晒场地和仓储库,并计划新建黄芪成品加工车间,发展黄芪深加工产业,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增收。

“过去,我家养点儿羊、种几亩地,一年下来也就挣个万把块钱,自从村里有了这家企业,不出村就能打工,我跟媳妇儿两人一年少说也能挣8万多块钱,日子富裕多了。”村民温虎虎说到家里的变化,眉飞色舞。

如今,全村2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村集体经济也每年有5万元的收入,村党支部书记栗天禧欣慰地告诉记者:“从贫穷走向富裕,全靠党的政策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即便受疫情影响,今年也一定是个丰收年。”

疫霾渐去,黄芪斗艳。达茂草原上,腮吾素村的产业发展逆势前行,如火如荼。(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向平 实习生 原晓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