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呼和浩特:幸福乡村美如画

泥泞的道路变平坦了,臭味扑鼻的旱厕不见了,陈年的垃圾清运走了,浑浊的河流变清了……在首府,村庄环境变好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了。这种改变,得益于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持续开展。

漫步在新城区保合少镇恼包村的道路上,一座座房错落有致;一户户窗干净明亮。放眼望去,在浓浓绿意紧密环绕下,白墙黛边的鲜明色调游走在村落街巷,道路两侧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古香古色,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优美宜居的乡村环境让当地村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同时吸引来八方游客畅享乡村游,带动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曾经的其貌不扬到如今的颜值刷新,跃然而成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恼包村面貌的焕然一新,是我市积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个写照。

如何逐步实现农村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转变?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来打,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脱贫攻坚、搞活乡村旅游、加强生态建设有机结合,高点站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由点及面、串点成片、不断向全域拓展,同时,紧紧抓住农村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不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人居环境持续改善。2019年,我市790个行政村实施了人居环境整治。

赛罕区榆林镇河南村姚改花家的厕所,从“一个木桶搭两块板”升级成冲水马桶后,她的孙子就不再拒绝从城里回村里过寒暑假了。

在我市农村,像姚改花家这样,干净的冲水马桶取代刺鼻的粪坑成为普遍现象。这也正是我市农村“厕所革命”成效的缩影。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时代之需,更是民众所盼的民心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关乎每一位群众的切实利益。为此,我市各地还立足资源禀赋,以“工匠精神”编制美丽乡村规划,使规划与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相融合,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相衔接,在每一个细微之处彰显规划的引领带动作用。

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昔日的农村面貌已经成为历史。我市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确保村庄保洁常态化。在清理整顿公共空间的同时,向屋子、院子、园子整治深入推进;推进农户卫生厕所改造。积极总结经验,改进模式,保质保量完成户改厕任务;全力推进乡村绿化行动,在村内公共空间适宜处、主要街路两旁、农户房前屋后开展绿化美化行动;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造农村老旧路,推进引领村、示范村建设,积极打造美丽乡村,创建美丽庭院。“村里家家户户门口都放置了投放家庭垃圾收集桶,干净整洁的环境让我们的生活有了新变化。现在家里的厕所都是水冲式,房前屋后也非常干净,跟城里没什么两样。”姚改花说出了自己的切身感受。

村庄洁净了,居民生活才会更舒心。事实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过程就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过程。漫步在宽阔平坦的柏油路,规划整齐的居民小院,整洁有序的村容村貌……如今的首府乡村让人们切实感受到环境整治带来的巨大变化。

走进和林县台格斗村,穿过绿树掩映的通幽小径后,只见一派田园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房子穿新衣、庭院美容颜,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话及如今的生活环境,村民张宝财侃侃而谈。张宝财所感受到的变化,正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的真实写照。

今年,我市将继续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围绕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新农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农村垃圾处理能力,示范镇、示范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覆盖率分别达到80%和85%以上。因地制宜实施“厕所革命”,完成户厕改造4.3万户。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村屯绿化率达到30%以上。开展农村公路“路长制”试点,建设农村公路143公里,创建自治区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个。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正稳步推动,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正在不断破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