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即将到来。不少地方近期发布指导意见,引导市民合理安排出游行程,尽量不去境外旅游,不去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游。
利用假期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但是,疫情防控时期的各项要求,提醒人们须臾不能掉以轻心。各地倡导公众“五一”期间理性出行,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从某种程度上说,安全理性出行应成为这个“五一”假期人们出行的标配。
应该看到,目前许多景区景点是有条件开放。比如,不少景区明确规定只开放室外部分景区,几乎所有景区旅游场馆都要求游客通过预约方式游玩,并要求做到不聚集、戴口罩、少接触等基本行为要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即便长假可以出游,但目前还不是任意“撒欢”的时候,必须做到安全理性,防疫为先。
同时,目前各地大学生、高三学生春季学期才刚刚开学,在此期间,无论是返校后的学生,还是即将返校的学生,都不应随意外出,如果一旦接触高危人群造成感染,返校后就可能带来疫情扩散风险。
当前,虽然我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势头进一步巩固,但这并不意味着“零风险”。相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压力依然较大,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等更是防疫面临的新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疫情反弹。如果此刻随意放弃或放松疫情防控要求,无序出行出游,就可能增加病毒传播风险。
新冠肺炎传染性较强,减少任何可能的疫情传播风险,是假期理性科学的行为准则。一方面,出行者需要审慎选择度假方式,能不出行尽量不出行,不妨利用假期读本好书、就近观光等;另一方面,如果确有出行游玩需求,一定要做到尽量少出省、少出城,坚持事先预约,游玩不扎堆、戴口罩、少接触,确保个人和他人防疫安全,不接触高危人员。即便是通过预约进入景区,也要文明游览,爱护自然,爱护生态,把防疫期间养成的良好文明习惯贯穿在假期生活的每时每刻。(许朝军)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