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乌拉盖管理区巴音胡硕镇德勒哈达村村民赵启亮家的蔬菜大棚,只见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老赵跟我们讲着种植蔬菜的经验以及收入情况,他的脸上不时流露出幸福的笑容。
其实这个健谈爽朗的老汉曾经一度陷入贫困,老两口常年看病用药,家里没有产业,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生活十分拮据。“那时候日子过得苦,看病要钱,生活里里外外都要钱,孩子还未成家,沉重的负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我整日愁得不爱说话。”回想起几年前,老赵的眉头皱了皱。
2014年,赵启亮家被识别为贫困边缘户。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注重激发贫困人口依靠自己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活力和动力,不仅帮老赵跑贷款筹建蔬菜大棚,发展庭院经济,还帮老赵协调落实帮扶资金,为他购置了手扶“旋耕机”,有了这个“新助手”,老赵在种植中省时又省力。闲暇时间,老赵带着“助手”去其他种植户家里开地,挣些外快。
通过产业扶贫,短短几年时间,赵启亮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积累了不少种植经验,只要说起蔬菜、瓜果种植,老赵便像专家一样,说得头头是道。如今的老赵干劲十足,他家的大棚里除了种植芹菜、生菜等蔬菜以外,还尝试种植西瓜、香瓜等瓜果,仅夏秋两季就可盈利近两万元。谈起从贫困到脱贫的转变,老赵说道:“是好政策给了我们希望,要想增收致富自己也必须下功夫,双手不能闲着。”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