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产生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在有关企业涉法涉诉问题化解方面,优化司法环境,极力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夯实投资自由化的基础;强化诚信体系建设,落实优惠政策,不断优化社会环境;简化行政审批项目、流程,为投资人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三效合一,为我市招商引资、提高地区综合竞争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即日起,本报开设“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宜业赤峰”专栏,介绍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经验做法,敬请关注。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和法治监管制度,构建统一开放、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基本保障。为进一步打造我市公平公正、透明高效、互利共赢的法治营商环境,自开展“放管服”改革以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内先进、区内领先”的总体目标,深入谋划、全面部署,不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各项政策方案落地开花,各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全市营商环境进一步好转。
营商环境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自2018年起,市司法局相继印发了《赤峰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市检察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范和惩治非法集资犯罪工作的意见》,市政务服务局印发了《落实2019年优化营商环境八项重点工作和七项创新攻坚的实施细则》,全面建立健全合法性审查制度和机制,为我市法治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提供规范的制度保障。市政务服务局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机制,加快推动部门许可职能向科室集中、审批科室向政务大厅集中、审批事项办理向网上集中,努力实现事项进驻大厅到位、审批窗口授权到位、电子监察到位。各旗县区发改、法院、公安等部门根据各自实际,因地制宜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涉企优惠政策,并对不利于营商环境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集中清理,近3年共废止和宣布失效涉企规范性文件13件。
政务环境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编制并公开了行政执法主体资格清单、权责清单、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清单等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以及各类行政执法流程图和行政执法服务指南等,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实现目录清单外无收费,行政执法职责、权限、依据、流程等事前公开。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模式,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材料、规范相关制度,为公众提供无差异、均等化政务服务,已取消市本级行政权力890项、下放201项,审批时限比法定时限压缩了61.19%,审批流程在2015年优化压缩的基础上再压缩25.47%,审批材料比法定压缩44.57%。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加强审批流程网上预约、网上办理、网上审批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电子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对积极响应地方政策如“退城入园”的本土企业及招商引资企业,园区或企业所属主管单位为企业开展代办、帮办服务,为企业投产节约宝贵时间。
行政执法司法行为不断规范化。市政府印发《赤峰市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工作方案》,推行应用行政执法监督管理一体化平台和执法智能终端,实现了行政执法全程留痕、可追溯,同时建立了统一行政执法公示平台,提高行政执法透明度。市公安局推行涉企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对涉案企业家、技术业务骨干、外籍高层次人才,依法慎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对符合变更强制措施条件的进行及时依法变更。企业还可通过多种方式,向当地检察机关及纪检监察机关投诉各级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监管不力、效率低下、吃拿卡要等使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行为。全市已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3个、工作站167个,采取“一座楼办事、一排窗口受理、一体化服务、一站式办结”的工作模式,集中受理和解决涉企法律服务事项,为化解基层涉企矛盾纠纷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司法效率不断提高。全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行法院网上立案与司法数据常态化公开机制,及时审结金融借贷纠纷、经济合同纠纷、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等民商事审判工作,推行全流程网络化办案,依法严惩各类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财产等刑事犯罪审判工作,全力营造平安、透明、高效的法治营商环境。构建起诉讼服务平台,深化院企联系,开通涉企案件执行的“快速通道”,及时兑现胜诉企业或企业家的权益,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对涉企违法犯罪行为和破坏营商环境的黑恶势力予以严厉打击,切实保障企业的合法经营权益。积极开展各类优化营商环境的整顿工作,对企业反映较为强烈集中的问题进行攻坚破垒,全力解决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更好地享受到优化营商环境带来的便利。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