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乌海市驻村第一书记积极当起了村里的“代言人”,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为当地面粉、水果、蔬菜等各类农副产品“代言”。
受疫情影响,今年传统销售渠道受阻,部分时鲜农产品滞销,“直播带货”已然成为新农区里的新农活。乌海市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消费扶贫工作,通过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线上+线下”疏通销售渠道等方式,让消费扶贫订单源源不断“飞”进村庄院落,架起了农区居民的致富桥。
乌海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推进产业扶贫,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1281户28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2018年底全部脱贫的基础上,建立了稳定脱贫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固本培元 厚植基层组织“战斗力”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乌海市注重选优配强领头雁,实施“一村(‘两委’班子)一名大学生”培养行动,所有行政村全部实现村“两委”班子中至少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干部;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100%实现“一肩挑”。
市委统一抽调15名干部组成3支驻区工作总队,由县处级干部担任队长,挂职各区委副书记。海勃湾区、乌达区、海南区向13个行政村、6个涉农社区选派驻村(社区)工作队19支,选派驻村干部67人,选派第一书记19名,保持队伍总体稳定。
市委书记亲自抓、亲自推,专题调研、部署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通过制定整顿方案抓,强化区委书记第一责任职责抓,实行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包联抓,建立“四个一”工作机制,相对后进村党组织圆满完成了整顿工作。
持续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农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达标率由2016年的不足30%提高到100%,在此基础上,坚持高起点,落实新要求,开展“最强党支部”建设,夯实党在农区的执政根基。
当前,乌海市各村党组织正在努力搭建乡村组织作用发挥的平台载体,党群服务中心已全部挂牌,并实现服务功能实体化运行。持续推进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有效做法,引导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党建引领 产业扶贫拔“穷根”
乌海市各村镇以党建为引领,精准施策、量体裁衣,利用土地做“嫁衣”、探索流转新模式、通过“村党组织+农业合作社”方式发展实体经济,做大村集体经济这块“蛋糕”。
在海勃湾区新丰村,村党支部打造集体经济项目“初心田园”土地认养私人订制体验活动,增加贫困户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使久居在城市中的认养人感受乡间种植的快乐,吃到健康绿色蔬菜。
在海南区赛汗乌素村,围绕“突出黄河特色、做强旅游产业、建设美丽乡村”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集观光、采摘和农家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新村。与此同时,村党总支引导阳光天宇公司与赛汗乌素、西水农场等6个自然村的300余户农区居民签订合同,带动农区居民种植葡萄。
为整合全市各类资源,乌海市制定出台《乌海市关于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试行)》,各区委编制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方案,形成了“一村一策一项目”发展态势。全市设立村集体经济引领资金2220万元,促进了各行政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及庆玲)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