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负责人好斯毕力格告诉记者,圈舍和车间建成后,基地能容纳1000峰骆驼,挤奶也将实现机械化,效率将大大提高。过去,由于没有驼奶产业,本地牧民不出售驼奶,也很少挤,只在逢年过节挤一些食用,主要靠出售骆驼肉和驼毛赚取经济效益,一峰骆驼最多能收入1万多元。现在,1斤骆驼奶市场价是35元,一峰普通骆驼每天产2到3斤奶,一年下来靠卖奶就能收入两三万元,是过去的两倍。经过淘汰选育后的优质骆驼每天能挤8斤奶,效益更为可观。
“近些年,由于骆驼奶天然、绿色、营养价值高,其产业在国内外快速发展。所以我说,杀骆驼卖肉相当于杀鸡取卵,我们现在发展驼奶产业,则正好是借鸡生蛋。”好斯毕力格笑着说。
原来,公司将牧民的母驼集中统一进行饲养管理,饲料和管理费用均由公司承担,每年向合作牧户支付每峰母驼2400元租金,1年内母驼产出驼乳归公司所有。泌乳期后,公司统一对母驼进行配种后返还给合作户。以一户寄养10峰母驼为例,年可增收2.4万元。
“牧民散养骆驼,需付出饲料成本,且骆驼对本地荒漠化半荒漠化的戈壁草场有破坏作用。将骆驼集中到基地圈养,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同时,公司获取的回报也很好,实现了双赢。”好斯毕力格说,现在牧民们积极性都很高,共有19户牧民与他签订了合作协议,寄养在基地的骆驼400多峰,加上自家的50多峰,总数目前是500多峰。
记者了解到,为了发展西尼乌素等3个嘎查的集体经济,乌拉特后旗还向该公司投入15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挤奶车间的建设,公司将来以租金的形式每年向每个嘎查缴纳6万元。
乌拉特草原是我国戈壁红驼主产区,素有“戈壁红驼之乡”之称。近年来,乌拉特后旗大力发展戈壁红驼产业,形成戈壁红驼从牧养、驯化、加工、生产到集散交易、旅游服务、文化体育全产业链发展雏形。截至目前,全旗骆驼数量达到了5万多峰,从事骆驼养殖的牧民有1600余户。
记者补记:
由于经济效益差、环境恶化等原因,乌拉特草原戈壁红驼一度只剩下三四千峰,濒临绝种。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牧民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种群数量达到了5万多峰,发展势头喜人。
面对独一无二的优势资源,如何将其利用开发好,是挑战,更是机遇。近年来,乌拉特后旗以撬动一产、整合二产、发展三产为主要思路,通过延长产业链条、挖掘文化、开拓市场等方式,大力发展戈壁红驼产业,力争实现骆驼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目前,该旗可年产鲜驼奶50吨,精细分割驼肉60吨、驼毛绒50吨,年出栏成年骆驼6000峰,总产值突破1亿元,初步实现了驼奶、驼肉、驼绒、驼工艺品商品化。“戈壁红驼”成功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戈壁红驼牧养系统”获评全国第五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记者还了解到,该旗正在巴音宝力格镇建设一处戈壁红驼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2.96亿元,分为三期实施,一期工程建成后可实现年加工驼乳3000吨的生产规模。未来几年,乌拉特后旗将以骆驼科研课题做支撑、骆驼产品研发为重点、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导、骆驼良种繁育基地为示范、骆驼专业合作社和农牧民生产为基础,推动骆驼产业形成集科研、良种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将文化旅游业与戈壁红驼产业有机融合,以戈壁红驼文化为主题,拓展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旅游、边境风光旅游和休闲养老度假旅游,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钱其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