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中传教改,找到了混文凭者的痛点

【新闻随笔】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中国传媒大学启动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其中备受关注的有两点。一是学制改革,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说,自2021年起采用4年学制,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由8年改为6年;专硕生学制统一为2年,最长有效修业年限统一为4年。二是设置基本文献阅读制度,3次检测考试均不能通过者,实施分流或终止培养。

接受过研究生教育的读者,在浏览中国传媒大学的这份“改革套餐”后,是否会下意识地反问自己:假如时光倒流,自己是否还能取得学位?正在或即将攻读研究生的学生,是否也会担心所在的学校效仿这些做法,增加自己被淘汰的危险?这些联想的产生或许会让不少人感慨:混研究生文凭的日子真的要结束了。

不可否认,部分学生选择读研并非出于对学术研究的钟爱,而是将读研作为就业的跳板。这样的读研动机并不可怕,只要有严格、规范的研究生培养制度,学生在读研过程中会不断修正自己的读研目的,最终成为合格的研究生。相反,读研的动机不纯,如果再没有矫正学习目的的培养制度,研究生捧着变相的“学位铁饭碗”,混学位自然成了投机取巧者的“实践智慧”。不过,也许正有人为此洋洋得意,“感恩”现行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成人之美”呢。

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改革,归结到一点,就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让读研动机不纯的学生回归学术,“演好”自己的学生角色,而不是挂着研究生的胸章,过着“东游西荡”的日子。对于混文凭的研究生而言,学制延长,混文凭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同步增加。熬的时间长了,度日如年的精神折磨让那些不愿改变自己的研究生望而却步,避免踏上“学术冒险之旅”。如果说学制延长也无妨,那么基本文献阅读制度则是倒逼研究生“演好”学生角色的“硬杠杠”。博士生基本文献阅读量不少于15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50种;学硕生阅读量不少于8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30种;专硕生阅读量不少于60种,其中著作不少于20种。为防止投机者的“伪阅读”,不踏踏实实当好学生苦读文献,3次考试不及格将被淘汰,这无疑堵死了混学位者的后路。

研究生教育改革,就是要找到混学位者的痛点。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到了毕业季,学生不能按时毕业,导师和学校比学生还着急,为了减少各自的责任和压力,最后不得已对达不到毕业条件者“网开一面”。而正是这样的“菩萨心肠”,无形中助长了部分学生的投机风气。一旦严格执行基本文献阅读和考试制度,混学位者的游戏将无以为继,这样的“谢幕脚本”摆在每位研究生面前,想必他们在做每一个决策时都将会更加审慎和清醒。

改革的实质是让被改革者“演好”各自的职业本色,要达到这样的效果离不开相应的配套措施为改革保驾护航。研究生教育改革中,我们不难感受到改革的决心和魄力,也不难触摸到让研究生回归学生本色的美好希望。希望这套“改革套餐”能引发更多讨论和思考,也乐见类似举措在更多学校落地。

(作者:刘海明,系重庆大学教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13-2018 内蒙古快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