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为麻鸭提供栖息场所、食物;麻鸭为水稻施肥、除草除虫
“稻鸭共生”一田双收的新“稻”路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这是唐代诗人韦庄所描绘的江南水田风光画卷。而在乌审旗无定河镇无定河村的水稻田里,完全可引用诗人的一番意境,将“白鹭”换成了“麻鸭”,即“碧绿池水涟漪满前陂,极目远望无边的稻田肥。更有那麻鸭千点观不尽,穿过云烟来向这画中飞”,稻苗与麻鸭“相互依存,共同生长”,一起迎接收获的季节。
“鸭鸭鸭……”随着饲养员的声声召唤,掩映在稻苗下的麻鸭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成群结队地游上岸,它们快活地挤作一团,扑闪着翅膀,不断发出“嘎嘎嘎”快活的欢叫声。
“鸭子属于杂食性动物,生性活泼好动,可以吃掉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这样就不必使用除草剂和农药了,有效防止了农业面源污染。”乌审旗无定河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小平介绍道,鸭子在田间活动可有效刺激稻秧生长,鸭子的粪便还可作为有机肥料,不必使用化学肥料,既省钱又省力。原来,梁小平是土生土长的无定河村蘑菇台六社农民,从2012年开始,他借助无定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承包了村里的1000多亩荒地,搞起有机水稻、小麦、小杂粮、蔬菜、水果的种植加工和畜牧养殖。就如何提升有机水稻的品质和产量?梁小平在前几年的种植过程中,尝试过水稻田里养螃蟹,用螃蟹疏松土壤,蟹粪施肥,形成一地两用的互补种养方式。慢慢地,梁小平发现稻田里养出的螃蟹,因品质在市场上遇“冷”。为把有机水稻作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立足点,他不断更新观念,研究种养殖技术,把“稻田养蟹”变为“稻鸭共生”,并从2019年开始尝试。这一年,他往自己的稻田里引进了500只麻鸭,通过一年的试养,发现水稻的亩产量比过去提高了50斤左右,且生态养殖的鸭子也被一抢而空,收益实现双赢。今年,梁小平扩大规模,在自己种植的1100亩稻田里引进了3000只麻鸭。就目前来看,“稻鸭共生”的稻田与普通稻田相比,稻苗长势喜人,稻行间无杂草,池水清澈,是水稻丰收的大好景象。
“稻鸭共生”一田双收,稻鸭间作的生态种养殖模式让生态稻米卖出好价钱。稻田间、鸭群旁,梁小平算起了稻鸭共生账。在秧苗播种后,将1.6元一只的鸭苗放养到稻田里。3个月抽稻穗时,稻田鸭已能出栏,40元一只走向市场。在种养殖的过程中,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用鸭粪施肥每亩可节约300元的成本,稻田要给鸭子活动留出空间,种植比较稀,亩产量比过去提高50斤左右,每斤按照市场价30元计算,“稻鸭共生”种植就会比过去常规种植每亩年增收1000多元。
湛蓝的天空,晚霞铺染。夕阳西下,洒下片片金黄色裹着满目绿浪,水波间麦苗随风摇曳,一片嘎嘎声热闹了黄昏临近的稻田,抢食着散落在田间的谷粒,看着满田即将归巢的闹腾鸭,梁小平是心花怒放。这种“稻鸭共生”,一田双收的新“稻”路作为农牧结合的一种新模式,让农民收获能卖出好价钱的无定河有机大米和绿色生态鸭的同时,也为大家打开了一扇增收致富的新大门,更使无定河“生态、安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招牌愈加响亮。记者 郭彩梅 马利军 张晓艳 贺 龙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