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

血脉中流淌出的蒙古马

油画作品《奋蹄二》。内蒙古美协提供。

8月9日,作为第十七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主办,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内蒙古书法家协会、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内蒙古美术馆承办的内蒙古2020“弘扬蒙古马精神”主题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在呼和浩特开幕。此主题系列展以“蒙古马”为创作表现主体,通过多种文艺表现形式,大力弘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共分为油画、雕塑、蒙汉文书法篆刻、摄影、少儿绘画作品五个展览。

据悉,展览共收到作品近4000件,经过专家评选委员会评定,670件作品最终入展。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并同步推出网上展览。

此次展览是继2019年首届“弘扬蒙古马精神”系列展成功举办之后,再次举办的同主题系列展览。同一主题、短时间内的再一次举办,作品的数量、质量能得到保证吗?

走进展厅,将会找到答案。你会看到艺术家们对蒙古马的深情眷恋,他们之所以能创作出层出不穷、令人感动的作品,是因为,那些蒙古马本就是从血脉中奔腾出来的啊。

市民正在观看少儿绘画展。

少儿绘画展:纯粹真诚的童心

“听过那么一句话没?十二岁以前,人人都是毕加索。”内蒙古自治区美术家协会工作人员卢宏在参观少儿绘画展时,显得兴致勃勃。

看这《马群》,一团团的色彩涂鸦,勾勒出一匹匹憨态可掬的小马。它们定也是贪玩的孩子吧?

看这是孩子的梦,小女孩在硕大的图书馆里,有各种书籍、地球仪、彩色的气球、黑色的猫咪,还有一匹驮着玩具熊的白马从天而降,是来带她去遨游星空吗?

“只有孩子们才会那么处理这些形象,他们笔下的那些‘变形’多有趣。”卢宏说。

10岁的苏日古格,是这次的参展小作者,她和爸爸妈妈特意从锡盟赶来,在自己的作品前合影留念。画中的白马是她的儿时玩伴。

9岁的郑好,在观看了所有作品后对着爸爸选出了她最爱的两幅,“因为这匹马最帅气,这匹最可爱。”

稚气、天真,无尽的想象力,和一颗真诚的童心,少儿绘画,美在这里。

“不只是孩子,我们大人来看这些作品,也会感动,会想起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会想找一找自己可贵的、纯粹的童心。”陪女儿参观的郑先生说。

油画-敖包山上的鞍马

油画作品《冬》。内蒙古美协提供。

油画作品《五马图》。内蒙古美协提供。

油画展:更多思索的空间

刚走进油画作品展厅,便会被这幅《冬》所吸引,风雪中,白茫茫一片,穿浅灰色蒙古袍的牧民和深棕色的蒙古马是大地上仅有的色彩,这色彩灵动而坚韧,向着风雪,一往无前!

有了蒙古马,草原便活了。蒙古马是草原的精灵,在草原的怀抱里,蒙古马可以奔跑,可以闲卧,可以沐浴月光,也可以孤独守望。

看,这幅《腾飞》,灰蓝的色调中,铜筋铁骨的三匹蒙古马,仿佛要飞向蓝色的苍穹;

看,这幅《草原烈》,如火的红色张扬着、喷薄着,带着万马奔腾的气势,扑面而来;

看,这幅《苏力德大战风暴》,充满质感的背景色,一位身着蓝色蒙古袍的骑手,手握苏力德,胯下的黄棕马蓄势待发。仅一个背影,却营造出孤胆英雄的味道来。

《奋蹄二》旁,大学生李琰忍不住与之自拍留念。“它太美了,这些色彩斑斓的、纵情奔跑的马儿,像流动的星河。”

展厅里,观众沉浸其中,为一幅幅画作而驻足,因一匹匹马儿而思索、而感动。

“对蒙古马的眷恋、对蒙古马精神的追求,是自治区艺术家刻在骨头上、流淌在血液里、不可磨灭的基因,是他们搞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内蒙古自治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于江说,“从展览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创作中不是简单地描绘,而是带有自己的思考、带有对蒙古马精神的理解与提炼,留给观众更多个人思索空间。”

雕塑-传承

蒙古马-传承

雕塑作品《吉布哈与呼斯乐父子》

雕塑作品《梦》

雕塑展:多样多元的表达

雕塑作品被陈列在油画展和少儿绘画展两个展厅中。在人们还沉浸在绘画作品在平面画幅上营造出的“幻觉世界”时,立体的、可触、可视、可感的“真实世界”带来的震撼常常令人猝不及防。

看这尊《马系列·母与子》,作者利用废旧的木梁、木质、铁质的建筑构件创作出一大一小两匹马形象,母亲在低头吃草,儿子依偎在身旁,尽显温情。

看这尊《苏和的白马》,作者利用石膏营造出石材的质感,略去了具象的细节,追求意境的营造,朴实自然,草原味道浓郁。

看这尊《梦》,作者用透明树脂灌注而成的蒙古族人物,胸中有一匹蓝色的蒙古马,如梦似幻。

“我的理解是,它想表达,蒙古马是融在蒙古族群众身体里的。”观众徐先生在《梦》前驻足,“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匹蒙古马,有奔跑的豪情。”

内蒙古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温都苏介绍,此次参展的作者80%都是蒙古族,“他们作品的好不只体现在艺术层面,更多的是体现创作面貌上,他们更加关心、关注草原文化、民族文化,更多思考的是一些文化表达问题,更有人文色彩。”

“通过这次展览,可以看出,我们内蒙古已经形成了一个老中青三代、以中青年为主的成熟的雕塑队伍,初步形成了基于草原文化特色的雕塑风格。”温都苏说,“这个展览也为雕塑创作者们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和明确的创作导向,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蒙汉文书法篆刻-蒙古马精神

蒙汉文书法篆刻-唐代咏马诗

蒙汉文书法篆刻-追风千里踏雪无痕

蒙汉文书法篆刻作品展:静心思考的品读

“你们看,这几个字笔画差别很大,怎样达到单位面积和单位重量的双平衡,这是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蒙汉文书法篆刻作品展厅内,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主席何奇耶徒正在与前来参观的书法创作者和书法爱好者们一起品评参展作品。

据了解,此次展览通过近半年的时间共征集六百余件蒙汉文书法篆刻作品,经专家组初评、复评、终评和文字审读后评选出的195幅入展作品全部展出。

与去年不同的是,本次展览按地域进行展示。展览首端悬挂着各省市自治区作者的作品,接下来便是12盟市作者的作品依次展出,展览尾部放置的则是特邀作品、名家作品。

“这样的展出方式主要是为了让普通入选作者的作品得到更多关注,更好地体现展览的人民性。”内蒙古自治区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力说。

专程从兴安盟赶来的蒙古文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盟市级)丹巴认真地在每幅作品前驻足。“看这幅蒙古文书法作品,中间的字体庄重,凸显主题,两边的行书灵动活泼,章法得体大方。”

丹巴也有作品入展,书写的是一首蒙古文诗歌,他希望能从展览中,博采众长,获取营养。

“本次入展的作品书体完备,文字内容除了古典诗词,也有现代的创作,以及蒙古文诗歌、民歌等,可以让观众静下心来去品读蒙古马的内在精神和品质。”李力说。

何奇耶徒认为,很多书法创作者们在书写技巧上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如何从‘技’走向‘道’,这是要面对的课题。”

摄影-套马

摄影展:更恰切瞬间的定格

走进摄影作品展厅,第一眼便看到这幅《抢镜》,狂奔的白马似乎要破壁而出,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

《草原生灵》中的蒙古马安静而内敛,《争雄》中的蒙古马有着不服输的倔强,《聆听》中的蒙古马与牧民倾心交谈……

“从展出的作品可以看出,模仿复制式、实景剧式、那达慕式的画面比例下降,更多的是摄影家从文化层面上入手,认真思考蒙古马精神,不断调整思路和创作方式,调动摄影手段定格更恰切的瞬间。”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主席乌拉汗说。

据了解,本次摄影展共收到摄影作品2600幅,经作品评选委员会评定,154幅作品最终入展。

“令人欣喜的是,这次展览收到好多牧民拍摄的作品,而且质量特别高。他们虽然不是专业的摄影人,可他们更熟悉蒙古马、更理解蒙古马。”本次展览评委、内蒙古自治区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文凯说,“他们是和蒙古马融为一体的。”

乌拉汗说:“蒙古马这一题材是开放的。蒙古马精神也是由多个章节构成的。蒙古马与草原、蒙古马与草原上的人们、蒙古马与自然、蒙古马与飞速变化的时代,蒙古马精神与当今生活和未来的关系等等课题,时刻等着摄影家用手中的相机来解答。”(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倩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马建荃 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CopyRight © 2013-2018 内蒙古快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