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晚上下班的点
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诺尔镇
北菜园村蔬菜大棚种植区的水泥路上
停满了私家车
下班后来这里买菜
已经成了不少城里人的习惯
“早晨来进货的车排的队比这还要长,来晚了就抢不到了。我们北菜园村蔬菜就是这么抢手!”庞广荣(图左)说:“我们能过上好日子,全是沾了这蔬菜的光!”
今年61岁的庞广荣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她入股村里的蔬菜种植合作社,还在合作社里打工。挣着工资,领着分红,当年就脱了贫。
“以前自己种大田,每年春夏种些菠菜油菜等小菜,拿到早市上零卖。一到冬天就没活干了,日子过的紧巴巴。”庞广荣说,“蔬菜大棚一年12个月不停歇,光打工一个月工资就有3000元,一年就是3万6。合作社每年还能拿3000元分红,加上土地租金,一年收入4万元!”
北菜园村是沙质土壤,水质好,早前就以种植蔬菜闻名。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散落的农田,家家户户靠夏天种一二亩蔬菜过日子。2014年,全村共330多户人家,识别出贫困户44户。
“我们村没有产业,没有集体经济,要想脱贫,还得向为数不多的土地要效益。”村党总支副书记潘广生说。他和村支书两人去山东、江苏考察学习,回来就确定了“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党支部带头成立北跃种植合作社,将村民的土地以300元每亩的价格租下来盖大棚种蔬菜,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入股拿分红,优先在合作社打工挣工资。
如今,村里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入了股,领上了分红。在合作社长期打工挣工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0多人,其他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也都在外打工。合作社已成为县里两家大型超市和周边旗县固定供货商,30个大棚每年盈利不下200万。昔日“菜园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村。北菜园村模式也开始在全镇全县推广。
生意红红火火
村里又有了新的打算
走精品路线
将蔬菜卖出更高的价钱
让村民挣更多的钱
策划:马少林 巴依斯古楞
记者:霍晓庆 李卓 苏永生
摄影摄像:孟和朝鲁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