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米亚的母亲70岁的乌力吉(右一)老人说做毛毡是她长期的一个心愿。
所有参加的老人都要亲手放一把草,铺把羊毛。
用泡好的牛皮,把卷起的毡子牢牢捆紧。
准备好强壮的马,用熟练的马倌拉毡子,从1—13、1—25……直到1—81次的反复拉拽,才算完成。
苏米亚的爱人阿丽玛为参加制毡的人准备食物。
一位德高望重且有制毡手艺的老人读《毡子颂》。
年轻人们也要亲手感受一下制毡的感觉,哪怕是铺一把毛,倒一桶水。
赶来参加的人们都参与其中。
用传统的方式运羊毛、拉水。
在悠长的歌声中打羊毛。
忙乎完的大家坐在一起品尝着主人准备好的丰盛的特色餐。
如今,牧区一些生活用品的古老制作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它在人们心里仍是永恒的。
初秋,在这意味着美丽草原丰收的季节里,东乌珠穆沁旗呼热图淖尔苏木呼图勒敖包嘎查牧民苏米亚家,要用最传统的方式制作毛毡。
头几天,主人就忙开了,宰羊、煮肉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准备好了制作毛毡所需的一切物品。
制毛毡这天,当天边刚刚泛出了一丝红色,他家的亲朋好友就从四面八方赶来。随着日头升起,他家的夏营盘顿时热闹起来。在蓝天和绿草之间,身着鲜艳蒙古袍的牧民们,就像是一团团五彩缤纷的色块在草原上流动。
这里根本看不出是劳作,跃入眼帘的是一场欢乐的大聚会。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做一块毛毡,而是在制毡过程中,牧民表达对这种古老传统技艺的留恋,更是富裕起来的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李迎新)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